网约滴滴车、出租车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公交车还能用手机预约、“随叫随到”?
近年来,随着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等出行方式的兴起,公交出行的分担率逐年下降,传统公交车运营面临挑战。为提升城市公交车运营效能,鹰潭市去年10月创新推出网约公交车服务,该服务上线首日接送旅客超200人次,并于去年12月31日创下单日接单7600人次的纪录。
乘坐网约公交车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网约公交车的发展前景如何?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便捷便宜,出行体验感好
2月17日,在鹰潭市烘焙产业学院公交站点,一辆亮黄色迷你网约公交车平稳停靠。司机夏贯红询问乘客手机尾号,确认身份后,乘客李安顺利落座。“以前等公交至少要十几分钟,现在提前预约好,到站就能上车,票价只要3.99元。”李安分享道,自从鹰潭市网约公交车运行后,这种新型出行方式就成为他通勤首选。
“推出网约公交车不仅为了维护公交系统的运营,更是让公共交通更好地服务市民。”鹰潭市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港航服务科科长祝钰说。目前,鹰潭市共有24条公交路线,涵盖东至贵溪市、南至龙虎山景区、北至高铁北站、西至国际眼镜城在内的区域。
在公交路线覆盖面较广的情况下,网约公交车运营试点该如何选择?
“当时信江新区管委会计划引入区内循环公交系统,我们提议将信江新区作为网约公交的试点区域。这不仅能有效解决信江新区缺乏内循环公交的问题,还能借助初期试点,合理控制网约公交车的运营范围。”祝钰介绍,在运营区域内,50米至100米处就设有1个虚拟公交站点,乘客最多步行100米就能到达站点。目前,由财政补贴190万元购买的10辆网约公交车投放在信江新区、月湖区鹰潭火车站、凯翔新天地等区域,共设623个虚拟站点,方便乘客上下车。
“网约公交车不仅价格便宜,还可以随叫随到。传统公交车有固定的发车时间,有时错过一趟,就要等很久。”市民朱玲燕说。无固定路线、无固定时间、无固定站点,赋予了网约公交车高度的机动性。乘客只需用手机打开滴滴出行APP或小程序,在首页点击网约公交入口,根据实际乘车需求,选择最近的虚拟站点上下车。车辆则通过滴滴出行平台按需规划最优路径,实现点对点接送。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出行效率,更让乘客的出行体验得到质的飞跃。
精准服务,匹配多元供需
网约车乘客多为年轻人。如何将传统公交车与网约公交车区分开,打破人们对公交车的刻板印象,是鹰潭公交车转型需要突破的瓶颈。“我们在选择车型、内饰、外观上都充分考虑了年轻人的喜好,让他们一看到网约公交车,就感觉与传统公交车不同。”江西长运鹰潭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安全运营部部长章侃介绍,在集中采购网约公交车时,特意选择了亮黄色、圆润迷你的车身设计,配以皮革软座和USB充电口。这既为乘客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又为其带来舒适的公交乘坐体验,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为保障公交车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性,在车型选择上我们也有所考量。”章侃介绍,商圈附近人流和车流量大,相较于传统公交车,小型网约公交车方便在路上转弯掉头,从而更好地确保行车安全。此外,小型网约公交车有12个座位,荷载19人,可以限制路线上的最大接单量,确保在接单和提供出行服务时高效运作。
鹰潭市网约公交车还推出了定制化出行服务,让网约公交车送上了快递。去年12月,在鹰潭市交通运输局的推动下,江西长运鹰潭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与鹰潭世通易达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通首条“网约公交+快递”线路。班线始发于月湖区快递共配中心,终点为月湖区童家镇南边张家村,每日2趟,途经悦澜湾小区、童家站、童家村、太桥村等城乡网点。通过定制班线,将客运班线替代配送线路,配送站点作为虚拟公交站点,实现了两网高度统一融合。
网约公交服务上线5个月以来,鹰潭市一直在探索运营方式,并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目前,网约公交车上没有到站语音播报提示,会出现乘客不清楚在哪个站点下车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打算在车上增加蓝牙音箱。”如今,网约公交车在鹰潭已颇具人气,被市民们称为“宝宝巴士”。据章侃介绍,鹰潭市预计于3月6日新增10辆网约公交车,运营区域扩大到东湖区和月湖区四海路等部分街道,运营范围从现有的22.57平方公里扩大至51平方公里,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的乘坐需求。
2025年,天津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轨道集团”)公布了2025年的发展规划,涵盖线路建设、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及服务升级等多个方面。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津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助力天津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运营成果回顾 客运量与线路里程 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2.38亿人次,同比增长7.8%。 运营线路总里程达317.2公里,覆盖全市主要区域。 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28.7%。 服务与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沿线商业区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增长约3.5万岗位。 二、2025年建设与扩展计划 新增线路与站点 2025年计划新增轨道交通里程约50公里,重点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新增站点覆盖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预计新增站点将惠及100万市民,缩短通勤时间。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计划在6号线试点运行无人驾驶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