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铁民乐站出站后,经过一段斑马线,一段由围栏合围而成的区域便是成都在地铁口打造的首个“路中式”巴士换乘站。记者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自该站点进行改造后,早晚高峰候车秩序已得到了明显改善,乘客上车速度和车辆通行速度得到了“双提升”。
路中的公交专用候车道
地铁民乐站位于剑南大道中段与天府四街交汇口,日登降量约3.6万人次,周边汇集国际人才港、天府软件园等大型产业园区,短距离接驳需求量较大,每到早晚高峰期,这里总是人潮涌动,接驳公交车靠边进站也成了难题。
乘客上车秩序得到改善
据了解,在改造过程中,公交、交管等部门将非机动车与公交车进站、乘客等候区域分隔开来。增设调头匝道,解决短距离接驳线车辆调头难题,加快车辆周转。此外,还重新设置了公交乘车专用通道,施划人行斑马线,有效分隔人行道和车行道,实现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进一步提升乘客乘车的安全性。
为让乘客快速刷卡上车降低拥堵率,成都公交在地铁民乐公交站台设置“车下站上”刷卡机点位,新增2台移动刷卡设备,乘客在站台上刷卡,不用上车再刷卡,有效解决高峰期人多时异门上下车的拥堵问题。同时,联合交警六分局对现场秩序进行维护,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引导,提升市民乘车效率。
通道增设的刷卡处
据成都天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客运市场部经理吕艳介绍,目前,成都公交已结合地铁到站时间,匹配市民地铁接驳短距离出行需求,优化6条线路发车频率实现“错时到站”,到站频率达到2分钟一班。自站点焕新以来,乘客普遍反映地铁民乐站D口公交站点的交通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公交车高峰时段上客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5秒下降至40秒,日均客流由原来的9100乘次增加至9800乘次。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