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的时间,穿黄公交每天在黄河两岸迎来送往,已经穿行6万多次。”
4月25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两周年。两年间,多条公交线路往返于黄河南北两岸,运送了一批批跨黄出行的市民乘客。其中,作为济南首条穿行于黄河隧道的公交线路,K260路已经运送乘客近90万人次。
“我家在黄河北部的王家镇,孩子在泺口上学,没有穿黄公交之前,需要天天接送孩子。”K260路的开通,方便了黄河北居民张女士一家的日常出行。前往南岸城区,不用骑车走泺口浮桥和黄河大堤,出了家门就是公交站,直达济泺路。
对于村子里年龄较大的老人来说,穿黄公交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没有这条公交线之前,我和老伴只能去桑梓店或者大桥街道赶集,想出去转转也走不了多远。”K260路开通后,张大爷几乎每个周都要坐车去主城区,在济泺路换乘其他公交线路前往其他地方。
2021年9月,“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开通,为主动融入“北起”城市发展新格局,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发展,济南公交在一个月后开通首条穿黄公交K260路。穿黄公交从桑梓店公交车场出发后,线路沿梓东大道、国道309运行,在北岸穿过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后,到达黄河南岸的动物园终点站。
“截至目前,K260路已经运行了6.1万余班次,每一班都会穿过黄河隧道,运送乘客88万余人次。”济南公交北部公司一队负责人称,穿黄公交的开通,加强了起步区与主城区的联系,大大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
记者了解到,除穿过黄河隧道的K260路外,济南还有多条跨过黄河大桥运行的公交线路。如K89、K130、K143、K173、K179、K223等。此外,K177、K178路等线路的运行区域则在黄河以北,为沿线村民出行和乡村游提供便利。
2022年12月,《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22—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提到,济南将依托已建成或者在建的济南黄河大桥及复线、建邦黄河大桥、凤凰黄河大桥、航天大道隧道等跨黄通道,持续增强公交优先的空间保障能力,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片成网,并向外围新城拓展,充分保障地面公交优先通行。
记者从轨道交通集团获悉,截至5月27日,天津地铁全网安全运营7000天,累计安全运送乘客41.7亿人次,列车正点率、运行图兑现率均达到99.99%。 7000天里,天津轨道交通秉承“慎、严、细、实,零缺陷”的安全理念,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夯实运营安全体系。一是全面开展三级运营管理模式和双控体系建设,完善大客流踩踏、列车脱轨相撞、保护区结构坍塌、淹水倒灌、火灾5项重大风险管控,梳理6000余项不同等级风险,均制定有效管控措施。二是建立三级应急协调处置体系,形成“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高效信息传递机制,实现预警信息、突发事件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和处置。三是建立“1+4+N”多专业智慧运维体系,通过1个智慧运维中心、4大应用专业、N项智能检测监测设备,实现设备状态数字化、管理决策智能化,提升设备设施运行安全。四是在全网各车站、段场、变电所、过渡段、风井等1400余个重要点位,储备水泵、沙袋、防淹挡板、彩条布等防汛物资24000余件,配备抢险车80余辆,应急抢险队员2100余人。 7000天里,天津轨道交通秉承“快捷无忧,贴心一路”的服务理念,将有温度的服务贯穿到每一个细节。一是持续优化票务政策,坚持让惠于民。先后发行学生优惠票、老人优惠票、“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