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副主管沈志明(Alvin Sim)表示,建造新加坡人每天乘坐的地铁隧道远非简单的挖洞铺轨那么简单。作为LTA工作14年的工程师,沈志明参与了滨海市区线和汤申-东海岸线的隧道建设,目前正在负责跨岛线项目。
随着新加坡加速推进2030年前将铁路网络扩展至约360公里的目标,该国正在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设备来保持建设进程的顺利进行。像沈志明这样的专家负责监督隧道施工,确保其安全性和高质量,同时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并控制预算。
39岁的沈志明每天主持大型隧道项目会议,确保工程进度符合计划。他晚上睡觉时会将手机放在身边,以便能够立即应对意外情况,如地下水渗入等,确保隧道建设良好,提升国家的连通性。
沈志明解释说:”像其他空间有限的发达城市一样,我们越是利用地下空间,就能为住房和休闲等用途释放出更多宝贵的地面空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继续发展并保持强大的地下工程能力。”
新加坡使用隧道掘进机(TBM)来挖掘地下空间,创建隧道。这些TBM像巨大的机械蠕虫,吞噬岩石、土壤和地下的其他材料来创建隧道。
沈志明表示,LTA和新加坡建筑环境行业已经采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创新技术来辅助设计、规划和协调施工。他说:”BIM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过去,我们依赖2D图纸,每当隧道路线修改时,设计师都要对图纸进行大量修订。这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
BIM技术帮助将2D图纸整合并转换为3D模型,使理解更加容易。这也有助于在设计早期阶段更好地识别潜在冲突,帮助做出明智决策,提高项目安全性。
除了BIM,新加坡还采用了其他创新技术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例如,在最近的环线工程中,项目团队首次在新加坡使用了专门设计的特殊切割工具,可以切割隧道路线上的钢筋混凝土桩。
LTA高级项目工程师郑栋恒(Bryan Chng)表示:”使用这些专门的TBM工具提高了生产力和安全性,因为工人不需要进入TBM前部手动凿打桩基。”
为了保护地面上现有建筑的完整性和安全,项目团队还采用了广泛的监测仪器,包括用于监测地面移动的数字水平仪,以及用于测量地面垂直结构倾斜度的倾斜仪。
总的来说,新加坡正在利用先进技术和创新工程方法,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精确、高效、减少劳动强度,同时提高质量标准。这不仅提升了建设效率,也确保了公众和建设者的安全。正如郑栋恒所说:”从建设者到客户再到我的团队,我们都在确保施工安全方面发挥着作用。归根结底,我们有责任相互关照,确保每个人都能安全地回家与亲人团聚。”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