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候车亭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今年两会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城运控股集团 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邢昌友建议,要统筹推进青岛市公交候车亭及智能化站牌建设运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助力青岛国际大都市建设。
邢昌友介绍,目前,青岛市内五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现有公交候车亭3800余个,多集中于2018年以前建设,超10年以上的公交候车亭占比约68%。同时,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智能高效、便捷出行的需求日益增长,青岛市智慧站牌的更新工作正在逐步推进,目前已在万象城站、天泰体育场站两处公交站点,试行安装了智能化电子站牌,但距离深圳、杭州等城市有较大差距。
“公交候车亭的建设与管理运营涉及多个主体,建设运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路段候车亭破损严重且更新维护不及时,不仅影响群众使用体验,还存在安全隐患。”邢昌友表示,公交站牌智能化水平低,多数公交站牌仍为传统的静态站牌,缺乏实时信息显示功能,乘客无法及时了解车辆运行状态,影响了出行效率和出行体验。
对此,邢昌友建议,要制定公交候车亭建设及运维管理办法。实施青岛市公交候车亭设置标准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公交候车亭统一标准,规范候车亭的设置、管理及运维,明确升级改造候车亭的资金来源,完善相关审批流程,加强政策保障,不断打造时尚美观、安全舒适,具有青岛特色的城市驿站。
加强对候车亭的统一管理。对现有存量公交候车亭进行资源整合,稳妥推进青岛市候车亭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参照国内其他城市的做法,由国有公交运营企业负责建设、维护、保养,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匹配青岛城市形象。另外,在新建、改扩建道路时,明确列出候车亭建设的相关费用,确保候车亭与市政道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投用。
大力推广智能化电子站牌,完善实时公交报站信息,增设便民设施,提供生活服务、检索旅游信息、手机充电等功能,提升群众公交出行智慧体验。
2025年,天津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轨道集团”)公布了2025年的发展规划,涵盖线路建设、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及服务升级等多个方面。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津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助力天津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运营成果回顾 客运量与线路里程 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2.38亿人次,同比增长7.8%。 运营线路总里程达317.2公里,覆盖全市主要区域。 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28.7%。 服务与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沿线商业区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增长约3.5万岗位。 二、2025年建设与扩展计划 新增线路与站点 2025年计划新增轨道交通里程约50公里,重点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新增站点覆盖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预计新增站点将惠及100万市民,缩短通勤时间。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计划在6号线试点运行无人驾驶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