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数字化转型“工匠谈”|奚笑冬:让智慧化成果更好为乘客服务

分享到: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智力支撑,是践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先锋力量。为更好展现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域“智慧工匠”“领军先锋”的风采,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上观新闻联合推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打造国际数字之都——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工匠谈’‘先锋派’”特别策划,邀请20位智慧工匠和领军先锋,通过讲述在各自领域投身数字化转型实践,助力上海城市能级提升、产业转型发展、数字红利惠民的故事,给更多数字化转型从业者以启发和激励,进一步凝聚起推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各方力量,让更多数字化英才在上海这片创新热土上展现智慧风采、实现人生价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2022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奚笑冬的故事。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通车试运营,上海成为继北京、天津后中国大陆拥有轨道交通系统的第三个城市。现如今,立足区位优势快速发展的上海地铁,创下了“城轨网络”“车辆规模”“全自动运行线路规模”三项世界第一。

惊人的上海速度和上海质量是无数地铁人承前启后、艰苦奋斗的结果。奚笑冬正是无数地铁人中的一员,他见证并参与了上海地铁二十年的飞速发展。现任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他,回想起自己的职业生涯,感慨万千:“2003年,我大学毕业来到上海地铁工作,当时上海才开通了3条线路,而现在我们已经开通了20条运营线路。近30年来,上海地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线到网的跨越,成为了公共交通行业的主力军。”

从2001年开始,上海地铁开始进行数据采集,近十年来,更是加快了转型进程,让数字基因渗透到建设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在奚笑冬看来,一座智慧城市需要稳固的数字底座,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角色。上海地铁在整个城市中的定位,其实也是一个底座,产生的数据既是地铁的底座,也会衍生成为城市的底座,尤其上海地铁在感知层建设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就是在建设数据底座,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支撑。

既是地铁工作者又是地铁乘客的奚笑冬,对于数字化转型给行业带来的改变感受颇深:“举个例子,在站台上我们会显示满载率,就是下一部车是挤还是不挤,乘客可以根据此信息调整出行方式,这一成果的输出就源自维保本身车辆和信号两个专业融合之后形成的数据底座,再反馈给到乘客。往大了说,数字技术正在以非一般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城市治理方式。尤其上海地铁即将迎来1000公里的超大规模运营网络,这又是一个新的阶段,我们通过车辆巡检机器人、列车轨旁检测、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隧道收敛变形监测等技术手段,大幅提升日常运维管理水平。”

从不被看好到全球领跑,从完全进口到全面自主,上海地铁人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科创精神向世界证明自己。在奚笑冬看来,上海地铁有两大核心能力:系统设计的主导能力(融合)、完整场景的设计能力(转型)。2018年,上海地铁决心采用全自动无人系统,这个决定在当时充满挑战,国内没有任何人尝试,国外技术不适合国情且整体技术落后。众所周知,地铁全自动无人系统是多系统真正在各种复杂场景的融合响应。在奚笑冬坚毅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团队当时的决心,他回忆说:“我想打破‘设计商设计什么,我们用什么’的局面,我希望在全自动无人驾驶领域,更多从用户角度出发,由用户来引领需求,由用户来牵引整个设计完成,我们所具备的能力就是场景设计。我们从社会、乘客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需求,化解成系统的需求,然后再由系统的需求来牵引成小系统和功能级的需求,我们作为中间的服务者来提供这样一个功能和支持。”

2022年12月31日,上海地铁14号线正式开通运营,也是在这一天,上海地铁运营里程突破800公里跃升至831公里,累计20条轨道交通线、508座车站、83座换乘站,网络规模自2013年以来持续领跑全球。除了14号线,15号线和18号线都运用了全自动驾驶系统,也意味着完全实现了地铁设计的彻底转型。“可以说是全世界智慧化程度最高的三条线路,一共新增了38项智慧功能,可靠性安全性是一般线路的2倍。”谈到团队最新的成果,奚笑冬满是骄傲。

其实,最早引入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是10号线,作为国内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10号线原本的设计便是驾驶室“隐藏”。但考虑到当时市民的接受度,还是在车头位置开辟出了驾驶室区域。那段时间,正值迎接世博会,回忆起那段经历,奚笑冬笑着说:“当时我正在车辆新车部,工作日夜颠倒已是常态。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日子,大家都撸起袖子加油干,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奚笑冬自己都无法想象对这份职业的热爱程度。10年来,随着在全自动无人驾驶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上海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技术标准,为行业升级迭代输送经验,作为元老的10号线,也终于告别驾驶室,露出了“真容”。

对于目前的工作进度,奚笑冬透露:“眼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试点更多的前沿技术,努力构建上海地铁智慧运维新模式和新生产力,全面提升设备状态感知和管控能力,让智慧化成果更好地为市民乘客服务、为城市运行服务。”

二十年如一日,奚笑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心中的工匠精神:立得稳、守得住,方得始终。

编辑:Ella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