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宁波“智”造的第三期项目
地铁6、7、8号线
首批全自动运行列车车辆
在中车宁波产业基地下线
总量达100列、产值超40亿元
这标志着宁波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
迈入保通“攻坚冲刺”阶段
▲6、7、8号线列车
6、7、8号线列车均为全自动运行列车,采用6辆编组形式的B2型车,最大载客量可达2116人。三线列车分别以青竹色、照柿色和牡丹色为主色调,车头沿用了5号线“天圆地方”的古人哲学思想,车身两侧彩带流畅、靓丽,外观造型圆润柔和、动静相宜。车头前部弯曲的弧线如同一张笑脸,以和谐、拥抱的姿态展现城市的包容与友好。
▲6号线、8号线列车
据宁波轨道交通智慧运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列车采用多项绿色智能生产制造工艺技术,特别是以国家示范工程“供-用-管”综合节能低碳项目为代表的宁波绿智城轨创新体系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有效降低综合能耗。宁波轨道交通自主研发的节能“三件套”:钕铁硼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双向变流器、专用轨回流技术在新线列车上全面推广应用,预计综合能耗下降20%以上。
▲节能“三件套”
此外,新线列车首次应用融合控制技术,实现列车速度实时采集与计算,提升了整车控制性能,车辆更节能、更平稳;车上的高倍率蓄电池满足紧急情况下正线的应急牵引等要求,满足至少7天以上休眠时间的正常唤醒需求,有效提高了行车安全,确保车辆准时准点到站。
▲列车内装
6、7、8号线均采用全球自动化水平最高的GOA4运行模式,可实现自动唤醒、自动折返、自动回库、自动洗车等100多项全自动运行运营场景;列车装有主动式、被动式障碍物探测装置,实现对轨道前方限界内障碍物的探测和预警。健康监测系统对车辆各主要部件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对列车运行环境、动态行为进行全方位感知。
宁波轨道交通与中国中车联合研发国内首创全宽式端部智能疏散门,设备具有OCC远程授权控制功能,有效提高紧急情况下乘客疏散效率。
宁波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6、7、8号线列车总量达100列、产值超40亿元,实现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全部自主研发。车体焊接、涂装、内装(客室和司机室)、总装、调试、运营维护等全过程实现本地化,车厢司机室与客室内装、座椅、照明、车门等产品均由宁波企业制造,整车本土化超60%。
▲列车制造
据悉,2012年以来,宁波轨道交通携手中国中车积极推进产业基地的各项投资建设工作,轨道交通装备、电气设备等6个项目相继落户宁波。2017年,3号线列车下线标志着宁波已实现轨道交通整车制造从无到有的蜕变。目前,中车宁波产业基地已具备车体、涂装到总成、调试的完整车辆制造能力,形成了轨道交通整车制造全产业链,累计已实现轨道交通列车本土化整车生产211列。
▲列车制造
2025年1-6月,中国新能源客车出口市场表现亮眼。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客车上半年出口2082辆,同比增长45%,以市场份额27.29%的亮眼成绩继续稳居行业第一,充分彰显其在全球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强劲增长动能。 图片来源:比亚迪汽车 技术创新是比亚迪持续领跑的核心引擎。其纯电动客车搭载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高效电驱系统及智能化技术,在核心的安全性能、续航里程、能源效率等关键指标上均树立了行业标杆,赢得海外客户高度认可,成为其开拓全球市场的坚实后盾。 作为比亚迪电动大巴最早深耕的海外市场,欧洲区域在今年上半年表现亮眼,已在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典等多国成功交付共超千台。目前,欧洲市场获电动大巴订单累计超6700台,足迹遍布26国160余城,累计里程5.9亿公里,相当于减少碳排放63万吨。今年6月,比亚迪在2025德国 UITP全球公交峰会上,全新电动大巴B13.b完成在国际舞台的首次亮相,以应对欧洲长途城际线路需求。比亚迪客车陆续交付至亚太、拉美等多个地区,覆盖公交、通勤、机场接驳等多场景需求,以卓越的产品性能与零排放解决方案为全球绿色交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25年6月底,比亚迪商用车在全球累计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