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地铁自成立以来,持续借鉴港铁经验,结合北京本地实践,秉持“安全第一、优质服务、协作进取、务实高效”的理念,致力于推动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目前,京港地铁运营5条线路,总里程约200公里,已开通运营里程190.4公里,设有车站114座,占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的22%左右。2024年,各项运营安全数据持续保持良好,彰显了其高质量运营能力。
智慧运维:技术创新提升效率
在智慧运维领域,京港地铁积极应用前沿技术,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例如,“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已成功应用于14号线和16号线,该设备融合超声波探测、智能检测、缺陷识别算法等多项技术,为地铁轨道进行精准“把脉”,检测效率提升150%。“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则用于供电接触网磨耗测量,具有便携、智能、高精度的特点。相比传统的点对点机械测量,该仪器测量范围更广、精度更高,有效提升磨耗测量速度,确保弓网受流安全,助力维修效率提升。京港地铁轨道维修副经理汤永忠介绍:“这一设备显著优化了维护工作,保障了供电系统安全稳定。”
此外,“保护区智能AI视频巡查系统”和“FAO系统全自动载客运行”等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为地铁运营提供更高效、智能的支持。
智慧服务与管理:提升乘客体验
在服务创新方面,京港地铁推出“复合交路套跑”模式,通过优化列车运行时间和区段,突破空间运力限制,有针对性地缓解高峰时段和重点区段的客流压力,进一步提升乘客乘车体验。在管理层面,京港地铁通过综合管理、智能排班、智慧物资仓储系统等数字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
绿色出行与文化融合:打造优质地铁生态
京港地铁始终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实施照明灯LED改造、空调通风系统节能优化、列车驾驶等级优化、车站综合节能等技术改造和精益化管理措施,持续探索行业节能减碳新路径,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全龄友好服务方面,京港地铁通过无障碍设备设施改造、标志标识优化、专项服务培训等举措,提升老年乘客、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出行体验。同时,京港地铁注重地铁文化建设,通过打造特色公益项目,将文化艺术融入城市出行,让地铁不仅满足交通功能,还为公众带来文化享受和艺术滋养。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京港地铁将继续以高水平运营服务为核心,提供更优质的出行体验,推出更具人性化的服务举措,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运营管理和乘客出行。同时,京港地铁将进一步发挥行业绿色环保优势,持续推动文化艺术与城市出行的融合,打造更具人文气息的地铁空间,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生活注入更大价值。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202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交通运输部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埋头苦干、担当奉献,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基础设施 (一)铁路。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6.2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8万公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复线率为60.8%,电化率为76.2%。 图1 2020-2024年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二)公路。 年末全国公路里程549.04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35万公里。 图2 2020-2024年年末全国公路里程 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534.4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46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97.3%、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77.75万公里、增加1.53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14.2%、提高0.1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9.07万公里、增加0.70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