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6点半,肖新华驾驶37路区间车,从祥店出发,驶向火车站(湖东)。到站后,他再次出发,向第一码头驶去。此时,车上的LED路线牌已经切换——37路区间车,变成了M9路接驳线。
肖新华的车,在37路区间车和M9路接驳线之间“变身”,正是厦门公交从民生出行需求出发,推出的“灵活公交”。在第一码头公交场站的站务室调度牌前,厦门公交集团经营管理部副经理张乃淳说,“灵活公交”有效整合司机和车辆资源,并根据乘客的需求和流时、流量、流向灵活调整运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他说,“灵活公交”就是围绕民生出行的一种创新。
肖新华感触也颇深。他说,最近一段时间,党员驾驶员谈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大家提及最多的就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党中央对交通工作的重视,也让大家觉得使命在肩。”肖新华说,要从本职岗位出发,做好安全、服务工作,把“灵活公交”开得准点、舒适。
“灵活公交”是近年来厦门公交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公交的一个代表性项目,其他项目还包括数据驱动型智慧中控系统、“微循环公交”系统、安全节能诱导系统、BRT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新驿站”智慧站台等,厦门公交集团所开展的“科技示范工程”已通过省、市级验收,预计年底接受部级验收。张乃淳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进一步坚定了厦门公交走智能化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在站台旁,记者看到,驶过的公交车中,挂着绿色号牌的新能源车很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了最新战略部署,为实现“双碳”目标,厦门公交集团继续推广绿色公交,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厦门公交集团新能源公交车辆所占比例为90%,预计到2025年基本实现公交全面电动化。
厦门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荣生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这为推动公共交通智慧、绿色、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厦门公交集团加快建成“国内领先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商”提供了根本遵循。他说,下一步,厦门公交集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聚焦“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内容,为市民乘客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绿色、智能的公共交通服务,更高质量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交通出行需要。
12月26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据悉,2024年贵阳市持续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生活方面,全市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占比达100%,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69%。 据介绍,绿色经济是贵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路径。绿色生产方面,贵阳市绿色工厂累计达56家、绿色工业园区累计达5个,前三季度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6.06%。 绿色消费方面,贵阳市累计创建绿色物流园区9个,全市直接拉动汽车、家电、家居换新销售额61.75亿元,占全省近50%。 绿色生活方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6.4%;绿色文明方面,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比例达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9.4%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 据统计,2024年以来,贵阳经济发展含“绿”量稳步提升,年末绿色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