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合肥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上留言,咨询合肥公交车驾驶区安全隔离设施完成率是多少?对此,合肥公交集团回应:合肥公交集团营运车辆安装驾驶区安全隔离装置占比为94.30%,还有约200辆老旧车辆未安装。
该网友反映,合肥公交集团营运公交车已经设置了安全防护门,但仍有部分公交车在驾驶员席位置附近仅设置了一枚横向拉杆,驾驶区安全隔离设施存在保护不足的问题,物防技术水平与硬件条件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升,突发紧急情况下有可能影响到驾驶员的应急处置能力,驾驶人员的安全操作容易受到干扰。
针对网友的问题,合肥公交集团进行了回应:目前,合肥公交集团营运车辆安装驾驶区安全隔离装置占比为94.30%,还有约200辆老旧车辆未安装。合肥公交集团客服中心副主任李祥斌表示,“合肥市目前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新能源车在出厂前均已安装驾驶区安全隔离设施,老旧公交车辆因即将报废,加上安装驾驶区安全隔离设施需要一定费用,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暂未加装,这些老旧车辆已经开始陆续停驶,今年年底前全部淘汰报废。”
李祥斌告诉记者,2019年至今,合肥公交热线未接到一起关于司机与乘客发生冲突的投诉。“近年来市民素质普遍提升了,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不文明行为乃至违法事件已经非常少了。”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