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历经48个小时连续奋战,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承建的津潍高铁济南联络线控制性工程(济滨高铁)——济阳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p40号主墩承台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大桥进入主墩墩身结构施工,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p40号主墩承台为哑铃型结构,尺寸长51.1米,宽23.2米,高5米,承台内置钢筋541余吨,采用c45混凝土,浇筑方量约5500方,面积相当于2.5个标准篮球场大小,近500辆12方混凝土罐车连续运输及浇筑。
根据设计方案,该承台为大体积混凝土承台,存在单次浇筑混凝土方量大,质量控制难度大,人机料组织配合复杂等难题。承台施工前为确保此次混凝土浇筑高质量安全顺利完成,项目部严格落实济滨高铁党建联盟部署,制定了周密的施工措施计划和完善的预案,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前,通过领导带班、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全过程跟踪指导进一步压实责任矩阵。
为实现温度控制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实现对混凝土降温速率的精确控制目标,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开裂,浇筑前在承台内预埋了温度传感器,布设了冷却水循环系统,自动监测内部温度、冷却水流量等参数,结合内置智能温控算法,自动控制每根冷却水管通水时长和流量。
“现场两个拌和站,20辆混凝土搅拌车不间断供应混凝土,3台汽车泵同时作业,白夜两班共80名工人边浇筑边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结合。”项目总工牛伟锋介绍,p40号主墩承台基坑深度达7m,基坑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严控基坑边坡坡度、顶面设截水挡墙、底面设集水井、临边设防护栏杆及警示标牌,施工标准化程度高。
济滨高铁是山东省城际铁路网之北部沿海通道、济南都市圈城际铁路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铁路网“八纵八横”快速通道主骨架京沪、青太通道的重要联络线,更是山东人民翘首以盼的发展之路、民生之路。济滨高铁新建正线全长145.299km,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济滨高铁2标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章丘区、济阳区,项目工期48个月,项目合同额约27个亿,标段线路全长13.863km,全线均为桥梁,其中东引桥2.110km、公铁共建段2.192km、西引桥9.561km(不含简支梁预制架设)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带动沿线重要城镇间的城际客流快速出行,实现鲁北地区对外互联互通,形成东滨城市群与济南间的客运快速通道,对于实施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有重要意义。
每天清晨,一列列紫色“长龙”迎着朝霞,穿梭在城市之间,伴着运河涛声,驰骋于江淮大地,演绎着淮安城市交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近8年来,淮安有轨电车引领着绿色出行新风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有轨电车沿线不少乘客均对有轨电车运营表示十分满意,目前淮安有轨电车又快又准,乘车体验也很舒适。 淮安有轨电车行驶速度从35km/h逐步提升至70km/h,全程运行时间从66分钟缩短至48分钟,电车运行速度的逐步提升,市民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小火车”每天开行280列次左右,运营近18小时,无论风雪交加的冰雪严冬,还是炎热难耐的酷暑盛夏,它总能如期而至。 有轨电车从主城区出发,穿越繁华街道,畅行在生态宜居新城,奔跑于文脉悠长的古城,它宛如一条紫色的丝带,连接城市商业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有轨电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城区间的时空距离,让“三淮一体”联系更加紧密,市民乘坐快捷的有轨电车出行,无论是休闲购物,或旅游探亲,还是品鉴美食,都是一段轻松愉快的旅程。 截至目前,淮安有轨电车1号线累计安全运行超1200万公里,服务乘客近5400万人次,日最高客流超5.5万人次,单线客流量全国领先。无论是速度、安全,还是服务,淮安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