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潮涌,氢能发展正当时。7月3日,“北京氢燃料揭榜挂帅车辆发运仪式”在苏州金龙园区生产基地顺利举办。苏州金龙、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研氢能)、北京赶趟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赶趟出行)三方强强联合,精心研发的20辆苏州金龙海悦12米高端氢能大巴正式交付,该批车将投用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率先实现氢能通勤车领域的商业化运营,为北京氢能示范运行再添靓丽一笔。赶趟出行总经理李创达、车队副总刘海军、商务总监曹雪莹,新研氢能董事长洪鑫、监事会主席洪美生、营销总监赵营,以及苏州金龙副总经理邱远红、北京大区总监李耀祖等领导出席本次交车仪式。
服务零碳智慧通勤,“氢”能示范再添新场景
近年来,北京氢能示范区以制氢、用氢全产业链布局,以交通领域示范应用为突破口,持续扩大氢能车辆应用推广规模,全力打造“氢能综合创新生态圈”。
苏州金龙继首批氢能公交车辆于大兴区成功上线运营之后,再次批量交付20台高端氢能通勤大巴服务于北京氢能示范区,可谓意义重大。
苏州金龙副总经理邱远红表示,用领先氢能科技构建新生态圈,点亮零碳出行新未来,苏州金龙一直创新不断。此次交付的20辆海悦氢能大巴,是苏州金龙面向氢能通勤班车市场打造的新一代氢能车型,将进一步丰富氢能示范应用场景,助力北京氢能示范区建设,打通氢能应用新通道。
苏州金龙副总经理邱远红
赶趟出行是首都广受欢迎的共享定制班车运营公司,其拥有成熟运作经验的“移动互联网+新能源大巴”共享出行平台,高效集约的出行方式,契合广大乘客低碳环保出行、舒适经济出行、安全便捷出行的愿景,引领着首都班车市场的发展风向。赶趟出行此次牵手苏州金龙海格客车,从电动班车向氢能班车迈进,也将开辟新的未来,为北京600多万通勤人员提供零碳出行新体验。
赶趟出行总经理李创达表示,此批20辆苏州金龙氢能通勤班车的引入,是践行《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进氢能示范运行的重要项目,也是京津冀氢能示范群在通勤班车场景的重大突破,将打造成为北京氢能示范区园区通勤车示范应用标杆,为国内氢能示范提供重要数据积累。
赶趟出行总经理李创达
聚焦氢能未来,苏州金龙领先科技持续赋能
作为业内率先发展燃料电池、布局氢能领域的商用车企,苏州金龙一直是行业发展的先行军,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和实验机构。近20年氢能砥砺深耕中,苏州金龙通过“商业应用”和“产品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模式,先后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丰田汽车等合作,联合研发氢燃料等核心技术,逐一攻克了“电堆低效运行、系统低温启动、系统水热管理系统余热利用”等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技术性创新突破,产品广泛应用于长三角及京津等地区,覆盖城市公交、旅游通勤、物流配送等领域。
此次交付的12米氢能通勤大巴具有哪些领先优势呢?一是车辆动力强、可靠性高。车辆应用苏州金龙第六代氢能技术,搭载新研氢能115kW 大功率氢能动力系统,历经“零部件、系统到整车”的完整而严苛的测试,可实现零下30摄氏度低温启动、零下40摄氏度低温存放和停机自保护,性能可靠、经济高效、功率响应速度更快。
对此,新研氢能董事长洪鑫表示,“尤其针对北方冬季寒冷,新研氢能动力系统采用金属板电堆,已经实现-40℃无辅助热源条件下的启动,且启动时间小于30s,启动后电堆性能没有明显衰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一家致力于氢能源技术革新与应用的科技创新企业,新研氢能拥有一支由“863”首席专家齐志刚博士领军,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及丰富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与应用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核心研发团队,技术领先,实力强劲。
新研氢能董事长洪鑫
二是车辆更加舒适可靠,海悦氢能大巴静音舒适,且配备了进口气囊、豪华座椅、超低温热泵冷暖空调、脚蹬、USB充电口等贴心细节,增加了通勤乘车的舒适度。
三是可以满足长续航里程需求,海悦氢能大巴车载储氢27公斤,加氢10多分钟可续航超400公里,完全满足运营需求。赶趟出行总经理李创达说,平时公司通勤班车一般早晚一趟,单趟行驶里程在40公里左右,应对如此场景,海格氢能大巴不需要每天加氢,夏季满载开空调,也足够车辆一天半行驶。不仅如此,还可以更好满足周末公司一些旅游出行接待业务拓展,车辆适用场景更广。
6月28日,《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其中指出:加快推动氢能创新应用,推进绿色氢能在交通、分布式能源领域的示范应用。苏州金龙将继续携手产业链兄弟企业,整合氢能汽车产业链领先技术和优势资源,实现燃料电池汽车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推广,共同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助推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