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由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主办的小型磁浮车辆总体方案研究结题验收评审会在武汉召开。
此次终期评审会邀请了来自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地铁集团、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5名专家进行成果评审。中铁磁浮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董事会工作)谢海林出席会议,会议由中铁磁浮二级咨询鄢巨平主持。
会上,项目课题组成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从小型磁浮车辆基本条件、总体技术方案以及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案等方面重点汇报了中国铁建2021年B类课题“储能式小型磁浮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合同编号2021-B24)”的子课题“小型磁浮车辆总体方案”的研究成果。
专家组听取汇报后,与会专家依次对汇报成果进行质询和点评,最终形成统一意见,认为该研究成果技术方案思路正确,技术路线合理,成果内容详实,资料齐全,满足评审要求。专家组一致同意“小型磁浮车辆总体方案”项目通过验收评审。
据了解,此次总体方案研究涉及的小型磁浮不仅拥有良好的经济性,更具备磁浮列车特有的技术优势。面对新型轨道交通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小型磁浮不仅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将对整个磁浮交通制式的应用、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近日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2025年年底成都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在成都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共建成充电点位80余个,充电设备370余套,总充电量超4亿度,满足4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减少碳排放43万余吨。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投用了8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下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