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慧”到“绿智融合”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建设的逐渐普及,我国正从“城轨大国”迈向“城轨强国”,城市轨道交通网路愈加复杂,接入站点、旅客运输量等不断提高,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迎合技术进步,充分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营需求,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始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被委以重任。要以绿色智能技术发展为目标,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构筑新型交通生态系统,推动轨道交通行业实现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这也意味着“绿色”和“智慧”成为轨道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双轮”,是轨道交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融合。
为深入推进我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新一代智慧型轨道交通网络,由城市交通网发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主办的“2023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将于7月5日-6日在上海举办。
大咖云集,碰撞思维火花
论坛将邀请来自轨道交通领域的行业领袖、专家学者、技术精英等聚焦轨道交通产业与未来发展,围绕轨道交通融合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智能运维与技术创新、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城际和市域 (郊)铁路、地下工程与隧道技术五大主题具体展开互动交流,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以及今后轨道交通实现智慧化数字化,提供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
l 轨道交通融合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聚焦轨交高质量发展、城轨建设和城市建设、绿色技术创新等新理念、新挑战、新技术;
l 智能运维与技术创新:聚焦5G、城轨云、车辆通信、智慧车站、智慧安检、全自动运行、运维管理等前沿技术与趋势;
l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聚焦有轨电车、单轨交通、智轨列车等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的创新与实践、线网规划、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等热门话题;
l 城际和市域(郊)铁路:聚焦市域铁路建设与创新、多网融合研究与实践、投融资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等热门话题;
l 地下工程与隧道技术:聚焦城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智慧建造与数字施工、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灾害防控与应急管理等热点话题。
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论坛形式新颖多样,将按照“1+5+X”活动矩阵,由1场开幕式、5场主题论坛、若干场配套活动组成。除了常规的主题论坛活动外,拟策划多场技术沙龙、专题研讨会、座谈交流、发布会和推介会等,不断提升论坛活动的丰富度,以多元化高端论坛助力轨道交通行业发展。
此外,还有同期举办的ARTS国际先进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带来行业前沿技术展示和演绎。2023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与您相约上海,期待与您不见不散。
据四川省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消息,截至目前,成都地铁已累计开通运营13条线路共558公里,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乘次,线网运行图准点率99.99%、兑现率100%,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工作日客流量常态化超600万乘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60%。预计到“十四五”末,成都轨道交通建成运营里程将超850公里。 2017年至2022年,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强度连续五年位于全国前列,仅2020年就一次性开通5条线路共216公里。当前,成都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和30号线一期、轨道交通资阳线(S3线)、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S5线)等10条线路建设正全速推进,多个在建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10条在建线路中9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盾构累计掘进占设计总量的77%。其中,8号线二期已实现全线洞通;连接双机场的时速160公里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正线整体机电安装完成95%,预计今年四季度开通初期运营。另外,市域铁路成德线(S11线)即将开工,市域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线(S13线)正在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成都正以轨道交通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强化轨道交通建设与都市圈发展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