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昌平线南延铺轨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将一组组道床吊入20余米深的隧道中。到今年年底,地铁昌平线的轨道将向南延伸8.2公里,继续织密轨道交通路网。
过去5年,北京轨道交通累计开通17条线(段),209.1公里;累计开工线路5条(段),53.9公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效能明显提升。一座座车站,一条条线路,正串起每个市民的日常生活。
每年年底地铁新线开通,都是许多市民关心的大事。如今,随着轨道交通路网的不断延伸,自家门口有地铁站,坐上地铁就能逛遍北京的梦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过去5年,北京轨道交通建成通车里程由2016年底的574公里增加到783.1公里,平均每年增加41.8公里。截至2021年底,北京已经形成总里程世界第二的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2019年全年客运量更是达到39.6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一。轨道交通对于北京这一特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骨干支撑作用。
“过去5年,北京轨道交通有8条贯穿南北、东西的骨干线路实现贯通运行,线路通达性和便利性明显提升。17号线南段、19号线一期‘大站快线’通车,轨道交通服务种类进一步丰富,让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市重大项目办轨道二处处长丁浩杰介绍,目前地铁新建线路均采用6A、8A型车辆编组,运能分别比传统车型提升33%、78%。大部分骨干线路还采用大站快车的模式,提升了轨道交通的运载效能。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发展,北京形成了以地铁普线为主,辅以地铁快线、中低运量、机场专线、有轨电车、磁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快慢结合、主辅功能清晰、适合不同人群需求多层次网络体系。轨道交通网络层次进一步丰富,线网布局日益完善,服务半径进一步扩大,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增加到13个区,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占比达到57%,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74%,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
5年来,北京还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先后开通了通密线、怀密线、城市副中心线共3条线路,通车里程353公里,车站22座,服务于广大通勤和旅游乘客。
快捷、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同样拉近了市区与机场之间的距离。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同期开通的大兴机场线成为北京市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车辆首次采用载客车厢+行李车厢设置的”7+1″形式,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每小时,从草桥到大兴机场仅需19分钟,堪称国内最快的地铁。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生活,还需要让轨道交通更好地融入周边建筑、街区,增强轨道交通服务的便捷度和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5年来,北京共有45个站点和车辆基地开展一体化融合,其中14个已经实现。6号线西延、11号线西段、大兴机场线等线路全部车站实施一体化。2021年,北京轨道交通确定100个场站一体化项目,其中站点区间一体化项目89个,综合利用车辆基地11座,占二期及二期调整建设规划线路场站总数的60%,轨道交通与城市同步发展,提升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近日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2025年年底成都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在成都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共建成充电点位80余个,充电设备370余套,总充电量超4亿度,满足4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减少碳排放43万余吨。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投用了8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下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