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铁路局组织编制的《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直流保护测控装置》等4项铁路国家标准,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正式发布。4项标准均为新制定标准,将于2023年7月1日实施。该4项标准是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布为铁路产品的设计、制造、检验等提供了技术依据,对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和提高产品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直流保护测控装置》(GB/T 42149-2022)规定了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直流保护测控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适用于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直流保护测控装置。直流保护测控装置是保障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部件。该标准填补了轨道交通领域直流保护测控装置标准的空白,系统规范了直流保护测控装置的软硬件系统的配置、功能、性能、能耗、接口、试验和检验要求,对于快速消除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故障、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基于数字通信的中压供电系统电流保护技术规范》(GB/T 42148-2022)规定了轨道交通中压供电系统中基于数字通信的电流保护及相关设备的技术原则、要求、试验方法,适用于轨道交通中压供电系统。基于数字通信的中压供电系统电流保护,是确保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大分区中压环网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该标准填补了轨道交通领域中压供电系统中基于数字通信的电流保护技术标准的空白,为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和供电可靠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车载驾驶数据记录 第1部分:技术规范》(GB/T 42286.1-2022)和《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车载驾驶数据记录 第2部分:一致性测试》(GB/T 42286.2-2022)规定了车载驾驶数据记录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一致性测试方法,适用于有车载驾驶数据记录要求的列车、地铁、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车辆。车载驾驶数据记录系统是实时记录驾驶员行为和机车状态、保护实时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关键系统部件。该标准填补了轨道交通领域车载驾驶数据记录标准的空白,为保障机车车辆系统安全监控、预防事故发生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公众可登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标准公告》栏目查询相关信息。
据四川省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消息,截至目前,成都地铁已累计开通运营13条线路共558公里,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乘次,线网运行图准点率99.99%、兑现率100%,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工作日客流量常态化超600万乘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60%。预计到“十四五”末,成都轨道交通建成运营里程将超850公里。 2017年至2022年,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强度连续五年位于全国前列,仅2020年就一次性开通5条线路共216公里。当前,成都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和30号线一期、轨道交通资阳线(S3线)、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S5线)等10条线路建设正全速推进,多个在建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10条在建线路中9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盾构累计掘进占设计总量的77%。其中,8号线二期已实现全线洞通;连接双机场的时速160公里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正线整体机电安装完成95%,预计今年四季度开通初期运营。另外,市域铁路成德线(S11线)即将开工,市域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线(S13线)正在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成都正以轨道交通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强化轨道交通建设与都市圈发展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