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重庆高温天气持续,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当日,记者跟随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的3名电缆维修工,走进解放碑地下环形电力隧道,体验在平均深度超过30米的电缆隧道里如何开展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条条蜘蛛网般的电缆线在城市30多米深的地底下游走、穿梭,点亮了城市的犄角旮旯,而有一群人,常年在黑黢黢的地下隧道里穿行,与潮湿、阴暗打交道,只为保障市民能够可靠用电。黑暗的隧道里也和想象中的冬暖夏凉不一样,走在隧道中,一段路是潮湿、一段路是闷热、一段路是凉爽。
目前,正值迎峰度夏关键时期,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每日安排工作人员在高温负荷峰值时,加强对重要通道和重负荷线路进行巡视,每日开展线路测温、测环流工作,全方位掌握电缆线路运行情况,确保电缆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度夏期间居民可靠用电。
解放碑地下环形电力隧道于2013年开工建设,呈一环七射布置,增强了重庆渝中半岛变电站之间的互联互通。隧道总长4.5公里,建成后,为重庆渝中半岛近6平方千米的核心区域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撑,可满足解放碑商圈未来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解放碑地下环形电力隧道与政府环形车道工程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电力隧道与政府环形车道一同开挖,由当地政府组织施工单位统一施工建设,减少了与地下管网、轨道、防空洞等交叉跨域的协调和阻工等,工期推进较快,投入反而减少。2017年底,解放碑地下环形电力隧道一期和二期建成投运。第三期在建隧道0.7公里,于2021年底全面完成。一个城市核心区电网建设难题就此破解。
为确保地下环形电力隧道安全可靠运行,国网重庆电力在已建成的隧道内装设了结构应力监测、环境感知和气体监测等智能设备,构建了24小时综合智能监控系统,可实现排水通风等远程控制。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建设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地下环形电力隧道距离地面平均深度超过30米,最深的地方有47米,同一个隧道落差甚至达到31米。该隧道电缆出口直接与解放碑商圈楼宇地下车库相连,有效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破解了电力建设与人文资源的冲突难题,对市容环境没有影响,实现了电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统一。
2025年,天津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轨道集团”)公布了2025年的发展规划,涵盖线路建设、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及服务升级等多个方面。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津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助力天津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运营成果回顾 客运量与线路里程 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2.38亿人次,同比增长7.8%。 运营线路总里程达317.2公里,覆盖全市主要区域。 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28.7%。 服务与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沿线商业区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增长约3.5万岗位。 二、2025年建设与扩展计划 新增线路与站点 2025年计划新增轨道交通里程约50公里,重点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新增站点覆盖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预计新增站点将惠及100万市民,缩短通勤时间。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计划在6号线试点运行无人驾驶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