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随着兰桂大道至中央公园东区间最后一节钢轨接头焊接完成,地铁9号线二期全线实现双向“长轨通”,为后续电通、联调联试打下了坚实基础,标志着该工程向通车目标又迈进一步。
9号线二期铺轨施工从2021年11月开始实施,共设铺轨基地三处,铺轨设备22台套。为提升乘客乘坐舒适度,该线路的轨道铺设采用了高等及特殊减振道床,以减少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及振动,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CPⅢ测量控制网对轨道的标高、方向、水平、轨距等进行精密控制测量,保证列车平稳运行。
为加快铺设进度,施工单位针对该线路道床类型多、区间长度长等特点,采用了道床混凝土运输罐车、专用混凝土料斗等设备,并以白加黑24小时轮班制、领导现场带班制度、增加人员等方式提高浇筑工效,保证铺轨任务的顺利完成。
9号线二期线路全长约7.814公里,其中地下线6.583公里,高架线0.728公里,地面线0.503公里,共设车站5座,其中地下站3座,高架站1座,地面站1座。该线开通运营后,将有效串联沙坪坝城市副中心、观音桥城市副中心、和中央CBD的江北城以及春华大道片区、重庆中央公园、空港佳园公租房等大型商住综合体,进一步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为沿线乘客出行提供便利。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