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在35路公交试点“响应式公交”。短短两个月,这一灵活高效的运营模式赢得了市民认可,目前已扩展至16条公交线路。据统计,实行“响应式”停靠的公交线路高峰时段平均运送时间缩短了5-10分钟,乘客出行时耗最高缩短19.34%。
“招手停+响应式”公交运行“满月”,
收获各方点赞
今年7月6日,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公司在419路线开始实行“招手停+响应式”公交服务新模式。经过一个月的运行,该线路不仅在提升乘客出行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在优化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一创新服务模式不仅改善了乘客的日常通勤体验,也让老年人和残疾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出行便利。
家住怡顺社区的李明是汾阳路小学的一名学生,在419路增设“招呼站”之前,他每天需要步行十多分钟才能到达最近的公交站,上下学路上不仅耗时多还非常辛苦。“在之前的站点上车孩子需要走十几分钟,还得过一条马路,作为家长我真是不放心,但自从设立招呼站后,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上车,不仅节省了时间,我也更加安心了!”李明的母亲赵女士高兴地说。
与此同时,怡顺社区的退休老人王阿姨也深切感受到了“招手停”服务带来的便利。“我每天都要去兴山路早市买菜,十几分钟才能走到公交站,去的时候还好说,回来的时候提着菜一步也不愿意多走。”现在,王阿姨只需在家门口轻松招手,就能享受到公交车的便捷服务,王阿姨表示,419路“招手停”服务真正服务到了百姓的心坎儿里。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公交集团李沧巴士公司不断挖掘419路沿线乘客需求。
在一次“乘客接待日”活动中,有乘客反映汾阳路社区有个残疾人之家,附近不少残疾人出行会乘坐419路公交车,希望能针对残疾人推出创新的服务举措。接到消息后,分公司以提升残疾人乘坐公交车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为出发点,拿出了切实的举措。分公司专门建立了残疾人乘车微信群,每天按时将发车班次公布在群内。同时还对全线驾驶员进行了专项服务培训,残疾乘客可以在群内预约乘车服务,预约成功后,驾驶员到站时会及时提供帮助。残疾乘客李女士表示,这些措施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出行效率,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尊重。
16条“响应式”线路显成效,
30万乘客享便捷
与站站都停靠的传统公交运营模式相比,“响应式”公交服务通过乘客在车厢内按下响铃按钮或提前告知司机下车需求,实现了公交车的精准停靠,极大地缩短了乘客的出行时间。其中,772路高峰时段平均运送时长减少了10分钟,383路平峰时段则缩短了8分钟。
在该模式的带动下,青岛多条公交线路的客流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其中,411路线客流量增长幅度最高,达到了15.92%。目前,这16条响应式停靠线路日均服务乘客数量接近1.2万人次。新服务推出仅两个月,已累计服务乘客近30万人次,充分体现了市民对“响应式公交”的认可。
乘客贾先生说:“我平时都是早高峰乘坐401路到诺德广场上班。近段时间,公交开始‘响应式停靠’后明显感觉比平时速度快了不少,现在上班都能提前十几分钟到单位,响应式停靠非常人性化,太好了。”
未来,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将不断深化“招手停+响应式”公交服务模式的推广和实践,持续助力市民美好出行。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3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4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2亿人次。3月份,客运量环比增加4.8亿人次,增加20.0%,同比增加0.8亿人次,增加2.9%。2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47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8.3%,同比减少4.3%。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8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803万人次,进站量5888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71万人次,进站量1015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