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平顶山市公交车将全部配备便携式急救包,以保障市民安全出行。7月26日上午,市红十字会和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在未来路平顶山学院公交枢纽站举行医疗急救包发放仪式,公交车驾驶员应急救护公益培训课同时启动。
当前,公共交通领域突发情况较多,配备交通急救包成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的迫切需要。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2021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广普及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的指导意见》。
据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元玉介绍,为了帮助交通运输行业提升应急救护能力,此次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滴滴公益基金项目向我市免费投放5616只便携式出行急救包,公交车是首批配备车辆。同时,市红十字会将对我市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免费应急救护技能培训,首批培训目标是600名。
仪式上,市红十字会及市交通运输局有关领导向公交车驾驶员代表发放了急救包。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急救包内配有破窗器、求生哨、止血带等20余种急救物品。
市公交公司副总经理侯鹏说,如今乘坐公交车的老年群体达到60%以上,不少老人有心脑血管疾病,车上配备急救包非常有必要,“驾驶员学会应急救护技能,一旦有乘客意外受伤或突发疾病,他们可以及时实施救助,不至于在120急救车到来之前干等着。”
侯鹏表示,随着首批100辆公交车配上急救包,市区所有公交车将陆续配备到位。急救包的配备和驾驶员应急救护培训,对进一步完善我市交通运输领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预防和减少心源性猝死事件发生、保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当天上午,来自市红十字会、市直机关医院的应急救护培训志愿者,对首批公交车驾驶员开展了外伤包扎、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技能培训。15路公交车驾驶员马文森在志愿者指导下,亲自在模拟人身上体验一遍心肺复苏操作后,表示“收获很大”。
57路公交车女司机杨惠说:“之前有同事遇到过乘客突发疾病的情况,由于车上没有急救药品,同事也不懂急救知识,只好以最快的速度将乘客送到了医院。今后一旦遇上突发情况,我们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12月26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据悉,2024年贵阳市持续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生活方面,全市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占比达100%,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69%。 据介绍,绿色经济是贵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路径。绿色生产方面,贵阳市绿色工厂累计达56家、绿色工业园区累计达5个,前三季度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6.06%。 绿色消费方面,贵阳市累计创建绿色物流园区9个,全市直接拉动汽车、家电、家居换新销售额61.75亿元,占全省近50%。 绿色生活方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6.4%;绿色文明方面,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比例达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9.4%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 据统计,2024年以来,贵阳经济发展含“绿”量稳步提升,年末绿色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