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公共交通>正文

智慧交通“加速跑”

分享到:

实时孪生将物理空间转为可计算的数字空间。

“云”数据实现共享 强感知构建可视化空间

打开综合客运大数据监测系统,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多领域数据正汇聚于此,工作人员据此研判全国综合客运态势、分析旅客联程出行特点……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解决数据割裂的难题,实现跨区域、跨行业主体的协同融合。“综合客运大数据监测系统以手机信令数据为载体,实现了多领域数据的打通。”刘冬梅说。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国航专家吴国华认为,“云”化建设更能满足平台的后期应用开发和维护需求,其使用便捷性、数据融合度至关重要。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周期往往较长,建成后也较难对系统功能进行快速更新和改造。近年来,App和小程序的出现带来了多样化服务,其功能还可根据需求随时升级。如今,App、小程序生态的特点也逐渐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显现。

数据上“云”,不仅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多方协作,也为系统功能的更新迭代搭建了坚实底座。刘冬梅认为,实现系统功能的更新迭代,既要与各地方生产业务协同,也要加强跨领域协同,例如,交通运输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能在数据和技术能力上实现优势互补。

“物理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融合是重要命题,腾讯通过‘实时数字孪生+交通OS’双轮驱动技术,赋予了基础设施实现自我迭代、升级的能力。”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表示,一方面,基于交通OS,接入硬件设备及各类子系统,融合数据资源,可实现标准化时空计算、AI推理、大数据分析等能力,低代码、可拖拉拽的应用模块让业务人员能自主开发应用;另一方面,实时孪生综合运用感知、计算、建模等技术,将物理空间转为可计算的数字空间,提供强大的方案仿真推演和辅助决策能力。

蜀道集团与腾讯合作,在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通过双轮驱动模式,实现设备的统一接入和管理,支撑应用和业务迭代,并支持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双向映射与同步交互,高效满足了管理者和出行者的需求,提供安全畅通的行车环境和伴随式的服务;在大连港,操作员通过可视化的实时数字孪生港口,可实时了解设备作业和船舶装卸状态,监测拥堵、设备利用率等指标,提升作业效率。

施雪松表示,实时孪生结合了感知、通信等技术,实现了实体控制的可视化和具体化,为建立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视算法和自主研发 服务人民满意交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钟章队认为,目前支撑轨道交通智能化转型的算力往往分散于终端、数据中心、边缘等各个节点,计算速度不理想。因此,需要构建轨道交通一体化的算力网络,实现各节点协同联动,更好地赋能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面向物流、客运领域的智慧服务升级尤为重要,建议交通运输领域设置统一的智能服务平台,以满足公众出行需求。

“要重视算法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以及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瞄准制约民航发展的难点,进一步推进我国自主研发软件和系统的进程。”吴国华表示。

刘冬梅介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公路交通分中心,目前正在开展算力环境、数据汇聚与治理、行业算法、应用调用与展示等科学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研究,该中心将是交通科研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以及未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运营管控、安全应急管理、智能环境监控……罗本成表示,港口建设正在以“智慧大脑”为核心,通过算力算法与实际业务场景进行结合,实现港口运营智能化和服务便利化。

“交通基础设施的数据相对静态,而物流、人流、车流、信息流等大量动态数据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需要抓紧构建新一代算力网络。”施雪松介绍,腾讯借助目前最新的时空计算技术、数据库构建、AI应用等等,助力智能交通建设,优化公众出行体验。时空计算技术的发展基础是高质量的算力,对于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而言,算力的提升关系着能否实现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高效使用和应用开发。

乘坐飞机托运行李时,由于不同运营主体间信息不共享,行李的流转信息往往并未向旅客公开。“民航领域的智能化升级,要在系统、功能、用户体验方面实现交互式升级。”吴国华认为,区块链技术在安全性方面有独特优势,是解决各主体之间信息不共享的好方法,可作为智能化建设中的重要补充手段。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智慧交通的建设目标在于优化运输服务供给,也离不开提升群众出行体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提及的内容,也是智慧交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编辑:敬之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