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气污染有了“千里眼”
宣城市启用“AI+公共交通车辆走航监测”项目
日前,一辆号牌为“皖P80451”的出租车行驶在市区飞彩街道附近的道路上。途中,驾驶员钟成大发现:装载在车上的“盒子”显示“空气质量数据异常”。
随后,“盒子”通过系统智能AI识别发现“附近有拆迁工地,且存在未湿法作业、拆迁垃圾与裸土露天堆放未覆盖”等问题。钟师傅通过视频抓拍及时取证并实时上传云平台。没过多久,环保部门赶赴现场,迅速要求工地完成整改。
钟师傅出租车上的“盒子”,就是我市近期完成的“AI+基于公共交通车辆的大气走航监测解决方案示范应用项目”中的一个“利器”——大气监测设备。
这个“利器”有什么作用?市生态环境大气科负责人姚笛介绍得详细:设备可实时监测污染情况,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处理,通过与现有的空气监测站等定点大气网格化监测数据相互补充、相互校准的方式,获得监测区域的大气质量数据。
今年以来,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我市启动了“AI+基于公共交通车辆的大气走航监测解决方案示范应用项目”建设。项目采用中国声谷“智能+应用场景”优秀解决方案示范应用项目技术,经过两个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首批10套颗粒物走航监测设备和10套车载视频抓拍设备,优先选择在市区的10辆出租车上率先搭载试用。”姚笛告诉记者,与其他交通方式比,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车辆具有跑路多、运行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监测结果不受人为干预的特点,能够更高效地为大气监测设备采集数据。
自3月1日启用起,这10辆出租车每天对路途大气的PM2.5、PM10等进行实时监测,对道路扬尘、火点、裸土未覆盖、道路遗撒等进行视频记录和识别判断,精准溯源大气污染点位,实现以路为网的城市空气质量在线巡查。
巡查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只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机端,就可以利用配套建设的走航监测系统软件平台,实时看到出租车的实时位置以及其所在路段的空气污染情况,并对走航监测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汇总,交办各主管单位督促整改落实,确保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据了解,目前10台出租车安装的大气监测设备累计采集数据350余万条,运行里程近9万公里,视频抓拍设备共上传视频187条,审核通过视频55条,全部整改到位。姚笛表示,“AI+公共交通车辆走航监测”项目的投入使用,为我市提供了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经验及智慧化管理新思路,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精准治污能力。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2022年铁道统计公报》(简称《统计公报》)。 2022年,铁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统计公报》显示: 一是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有力有效。2022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9.84亿吨,比上年增长4.4%。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6.73亿人。 二是铁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2022年全国铁路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 三是铁路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082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4.2万公里。 四是铁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22年发布铁路国家标准6项、铁路行业标准31项、铁路行业计量规程规范2项。发布由我国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铁路联盟(UIC)、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标准6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