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发布全国首个面向普通公路的《智慧公路车路协同路侧设施建设及应用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引导和规范江苏省普通国省道智慧公路车路协同建设与高效应用,为推动公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未来智慧公路车路协同建设提供范本。
该《指南》是2021年度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与成果转化项目,由苏州市相城区交通运输局牵头,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导(苏州)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基于苏州高铁新城一二三期智能网联道路建设工程实践,并经行业部门及专家论证后编制完成。
智慧公路车路协同路侧设施建设框架图
《指南》在总结既有建设经验、融合先进技术、参考已有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外场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服务层、支撑保障层等规范要求,并融合智慧公路车路协同分级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智慧公路车路协同建设框架,解决了工程实施系统性不足等问题,构建了一套适应新形势下建设要求的技术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这份《指南》有助于全面提升公路基础设施的精准感知、精准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为推动公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参与编写该《指南》的先导(苏州)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战略部负责人茅志强说:“《指南》为车路协同建设和后续运营提供了先决条件,将有力支撑智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指南》提出的相关技术指标已得到验证。如,在苏州高铁新城智能网联道路三期,通过路侧设施智能化建设,L2级自动驾驶车辆无需安装复杂和高成本的激光雷达等传感器阵列和大算力处理器芯片,仅靠路端感知条件,就可达到L4级自动驾驶能力,从而实现依靠路端智能的“轻车熟路”应用,与单车智能相比,进一步降低了自动驾驶成本,有效提升了安全性。
苏州高铁新城作为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已高标准建成智能网联道路162公里,形成了覆盖车、路、网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拥有全国领先、覆盖车型完整的无人驾驶场景,在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当地打造了“商务通勤”“城市生活”“休闲度假”应用场景示范区,并逐步扩大智能驾驶车辆示范应用,率先实现城市环卫、高铁枢纽短驳、园区物流试点使用。
围绕打造全国标杆性5G+车联网先导区、数字交通国家示范区等产业品牌,近年来,苏州高铁新城不断提升产业全链条集聚度,逐渐成长为长三角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目前已集聚智能驾驶相关企业超120家,覆盖30余个细分领域,各类智能车辆超500辆,2022年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链产值达142亿元。
今年3月,苏州高铁新城发布《苏州高铁新城智能车联网场景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在3年内打造累计超300公里智能网联道路测试示范区,建设4大车辆体系、8大车型、70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场景,支持开展车路协同应用示范验证70个。
国际客车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2023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2023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2023年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 2023年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4%。 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