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团体标准提案《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辅助自动驾驶车辆能力分级规范》通过可行性和必要性审查,已正式立项并启动团体标准研制工作。项目牵头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结合立项评审意见,组织工作会就本标准的研究对象、适用范围、研制计划等进行了充分探讨。后续,协会将面向行业广泛征集参编单位,组建标准编制组,与行业同仁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进程,增强本团体标准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研究背景
本项目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智能与网联车关键技术培育”重点项目的“支持分级自动驾驶的智能路侧系列设备研制”基础研究类课题。该项目旨在面向单车智能的感知范围和决策控制能力受限、仅依靠车辆自身的技术提升难以突破制约瓶颈等问题,基于路车融合的自动驾驶车辆运行赋能技术,通过先进的道路基础设施实现路侧对自动驾驶车辆的赋能,运用多模式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信息交互,提出单车智能感知不充分和决策控制弱的解决方案,为自动驾驶的落地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目的及意义
当前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对自动驾驶车辆赋能的等级架构混乱,分级不清,难以应对交通系统要素耦合下的复杂运行场景,严重制约了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化应用。目前还缺少关于城市道路应用场景的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辅助自动驾驶车辆能力的分级规范来为车路协同系统提供标准的体系及框架。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辅助自动驾驶车辆能力分级规范有助于分析道路实体基础设施及数字基础设施对自动驾驶车辆的赋能状况,构建向下兼容的道路基础设施辅助自动驾驶车辆能力的分级体系,以满足不同等级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行赋能需求,为支持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提供科学参考。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有关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辅助自动驾驶车辆的功能等级的划分、制定和管理,以及相关辅助自动驾驶车辆的功能等级划分中关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升级。
主要技术内容
本规范根据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辅助自动驾驶车辆的能力的分级原则,以信息辅助能力、交通控制能力为分级要素,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辅助自动驾驶车辆的能力等级由低到高分为L0到L4级,分别为无智能辅助、动态信息化、多源数据化、智能网联化、协同化和自主化五个技术等级。
本规范所明确的城市道路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辅助自动驾驶车辆能力等级的系统框架,分别在路侧感知、通信、计算、定位等部分,根据其数字化、物理化设施设备的性能指标和精度水平,确定不同道路基础设施方案的交通感知、信息服务、管控服务、车路协同等服务能力,每一级都是在前一级基础上的增强配置和应用服务升级,可满足不同层级的自动驾驶车辆对车路融合感知、交通参与物超视距感知、交通冲突辨识预警、高精度定位辅助、高精度地图推送、交通态势发展辨识与智能调度等路侧辅助功能的需求。
国际客车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2023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2023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2023年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 2023年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4%。 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