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发布会。会上,在谈及自动驾驶测试与安全性问题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了一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的数据:2021年这个示范区自动驾驶模式下,真实道路测试的总里程约308万公里,可统计的事故有21起,平均每14.7万公里发生一次。辛国斌表示,这个数据在国际上也是处于先进水平的。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公共安全底线,在管理政策、技术创创新标准体系、测试示范等方面要协同发力,出台自动驾驶的功能要求、信息安全等重要标准,并适时开展准入试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智能辅助驾驶开始成为汽车行业热门。关于自动驾驶、智能辅助驾驶的讨论一直不断。从去年到现在,不少与智能辅助驾驶相关的“交通事故”也常常成为网络热门讨论。近日,关于自动驾驶的相关国家标准或将出台。
自动驾驶将“有规可依”
一般情况下,行业新标准往往会远远“落后”于新技术的发展。不过,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对交通安全影响很大,更快的行业标准出台,将促进新技术更快地在有序的情况下发展。关于自动驾驶的相关标准,或将出台。
在6月14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引用一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的数据介绍,2021年,这个示范区自动驾驶模式下真实道路测试的总里程约308万公里,可统计的事故有21起,平均每14.7万公里发生一次,这样一个数据,在国际上也是处于先进水平的。辛国斌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公共安全的底线,在管理政策、技术创新、标准体系、测试示范等方面协同发力,出台自动驾驶的功能要求、信息安全等重要标准,并适时开展准入试点,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能够行稳致远。”
长沙的市民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头上顶着各种仪器的车辆在岳麓区的道路上行驶。据了解,目前也有多家智能网联相关企业,在长沙进行各项与自动辅助驾驶相关的工作。
一位长沙汽车网联测试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道路测试、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我们都在进行中,但相关数据还属于保密阶段”。
辅助驾驶或许更“贴切”
关于自动驾驶,其实很多车企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布局当中。毕竟,没有人想错过汽车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尽管各家车企都在布局自动驾驶领域,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不少品牌在宣传上,还是以谨慎为主,尤其是在不少号称“自动驾驶”的品牌“出事”之后。“此前大家宣传都比较激进,都说自动驾驶,车主容易被误导,最后完全交给车辆来操作驾驶,导致事故发生”,某新势力车企湖南公关负责人王青(化名)表示,大家还是要回归理性,“所以现在行业都普遍说智能辅助驾驶,不再提自动驾驶”。
对于自动驾驶或是辅助驾驶,消费者们的看法普遍也相对保守。
奥迪车主谭近文觉得当前的辅助驾驶,自己还是会谨慎对待。“在时速120KM/小时的时候,我还是不敢把控制权完全交给汽车的,机器有时候也会犯错的嘛”。特斯拉车主陈泉对待辅助驾驶的态度,显得更加积极。“走快速路和高速,我都会开启辅助驾驶,对缓解旅途疲劳还是很有效的。当然,我还是会做好准备,随时接管车辆”。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