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氢燃料展获悉,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一路行来,笔者真切地感到,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能源大省陕西正在全力探索一条低碳发展之路,经济发展开始换上绿色引擎。
能紧密贴合建筑外墙的彩色“瓷砖”、可以几个人踩上去不碎裂的顶棚,其实都是可以直接替代建材使用的光伏发电产品;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不断刷新最高水平,目前已达26.81%。在全球最大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企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展馆,不同规格的光伏电池、各种场景的应用方案,展示着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技术前景。
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介绍,出于对陕西发展新能源前景的看好,截至今年6月份,隆基绿能这两年在西安泾河新城投资452亿元,建设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隆基绿能在全国范围内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
氢能产业是陕西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另一大支点。从制氢、运氢、加氢、用氢,一条闭环产业链正在形成。
陕西旭氢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孙剑指着一台体积不大的氢燃料电池告诉笔者,这是陕西首台自研自产车用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堆,可广泛用于氢燃料电池重卡、大巴车等交通运输领域及分布式零碳供电系统中。“公司提出做大功率燃料电池的科研需求后,科技经纪人迅速联系到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从双方第一次见面到项目落地仅用17天。”孙剑说。
在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焊装车间里,一个个巨型机械臂腾挪挥舞。在300多台库卡机器人的密切配合下,车架一步步成型,“走”下生产线。吉利汽车宝鸡公司总经理周秀龙告诉笔者,截至今年8月份,吉利汽车宝鸡智能工厂累计制造整车产品90余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比重不断加大,目前已经占到总产量的40%以上。
据陕西省工信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去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增长272%,增速全国第一。
虽然地处能源富集地区,陕西榆林仍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朝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西部氢谷”、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的目标努力。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智能化高通量催化反应评价实验室内,一台机器人在不同的实验台之间“走来走去”。工作人员介绍,它是在混合不同试剂配制出实验所需的催化剂。机器人传送试剂瓶,不仅节省科研时间,还将泼洒的概率降到最低。
“像榆林这样,风光电水各种能源汇集一地的地方很少。在‘双碳’背景下,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必须耦合,才能支撑各行各业发展。”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任晓光介绍,2019年,陕西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科研创新基地、产业化示范基地、科教融合基地为一体的能源科技创新平台。榆林创新院就是双方合作的产物,承担着把创新创造理念转化为批量生产技术的任务,相当于一个大型中试平台。
远远就能看到两个巨大的白色圆形储氢罐,这是位于榆横工业园区的华秦氢能产业园。榆林华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亮介绍,按照规划,这里将在10年内建成集氢能装备制造,氢气生产、储存、充装、运输及氢能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国家级氢能产业基地,实现全产业链销售额达1000亿元的能力。
秦岭南北,绿意盎然。“绿色引擎”早已启动,定会在未来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发展加速度。
特别推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现场参观报名
国际客车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2023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2023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2023年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 2023年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4%。 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