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造氢燃料电池堆“东风氢芯”正式获批搭载整车,什么是氢燃料电池堆?它又能为湖北氢能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35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其中,首次搭载“东风氢芯”电池堆的运输车入列,标志着东风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堆,进入示范运营阶段,向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尚大原:“所谓电池堆,它的内部其实就是这样的双极板和膜电极,一层一层堆叠上百层形成的结构,双极板的线路就是运输氢气和氧气,到电极膜上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提供动能的电能和水,全程不会产生有害气体,甚至二氧化碳也不会产生,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动力方式。”
电池堆是氢燃料电池最核心的构件,成本占到电池的60%,为电池提供动力。此次获批的“东风氢芯” 电池堆,体积功率密度达到4千瓦每升,处于全国前列水平。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杜常清:“氢气储存以后,它可以实现比较长的续航里程,在商用车领域是非常有前途的。湖北以前在纯电动布局就稍显迟缓,我想在氢能领域,应该早一点来布局。”
此外,“东风氢芯”电池堆,还进一步突破了低温启动、电堆寿命等设计难点。同时,它也是湖北首款金属板燃料电池堆,相对于以往研制的石墨材料电池堆,体积可减小三分之一以上。
东风技术中心前瞻研究中心氢能研发总监李洪涛:“实现了小型化、模块化开发,可完美适配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发动机舱的狭小空间。”
“东风氢芯”电池堆获批,即将迈向量产,这也将进一步激活湖北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杜常清:“上游就是关键的材料和零部件,中游发电系统里面的零部件,下游整车、基础设施、加氢站之类,跟这些相关的企业都会得到发展。”
东风技术中心前瞻研究中心氢能研发总监李洪涛:“将立足于我们的湖北省及氢能示范城市,在武汉、十堰、还有襄阳等地,构建氢能的产业链与产业生态。”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