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平台发布: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3期下穿合肥站站房及站场项目站房加固改造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恢复使用。该工程是国内首例在无预留条件下地铁下穿铁路站房及站场的改造加固工程,施工过程中既要确保车站正常运营,又要安全稳定完成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项目部采用桩梁托换技术对盾构影响范围内的站房独立基础进行加固,最终将桩梁托换施工基础沉降值控制在1.2毫米以内。旧貌换新颜的合肥站在“五一”假期前再度开门迎客,为旅客通行带来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也向合肥市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五一”假期,在合肥站乘车的乘客可能很多都不知道,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3期下穿合肥站站房及站场工程,这个国内首例在无预留条件下地铁下穿铁路站房及站场的改造加固工程在假期前一天刚刚完工。908新媒体也详细了解了工程的建设全过程。
施工过程中既要确保车站正常运营,又要安全稳定完成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施工安全风险高、协调配合单位多、地质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
该项目站房加固施工需确保既有结构安全。由于地层沉降及结构变形控制要求高,敏感性强,建设部门采用桩梁托换技术对盾构影响范围内的站房独立基础进行加固,对部分站房结构梁柱扩大截面尺寸或粘贴钢板加固。同时,项目部成立站房基础沉降量控制QC小组,对桩梁托换施工中既有基础沉降进行观测控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差异沉降对结构的危害,最终实现桩梁托换施工基础沉降值控制在1.2毫米以内的目标。
合肥站房候车厅净高仅5.8米,面对常规机械无法进入施工及严格控制沉降等难题,项目部邀请专家对桩基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最终采用人工挖孔钢护筒护壁加超低净空履带式反循环钻机成孔方案,严格控制超长钢护筒埋设深度,有效减小了施工过程中站房既有基础的沉降。
自2022年2月开工以来,建设部门反复研讨优化施工方案,及时调整施工组织,充分配置资源,先后克服疫情反复、站房内施工作业空间严重受限、工程地质条件及地表水丰富等诸多不利影响,实现120天完成过度站房建设并投入使用,225天完成站房加固施工,顺利保障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左右线贯通,为合肥站站房恢复使用、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3期工程早日开通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恢复使用后的合肥站站房“旧貌换新颜”,为“五一”小长假通行旅客带来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也为即将投运的轨道交通1号线3期提供了全面保障。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2022年铁道统计公报》(简称《统计公报》)。 2022年,铁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统计公报》显示: 一是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有力有效。2022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9.84亿吨,比上年增长4.4%。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6.73亿人。 二是铁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2022年全国铁路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 三是铁路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082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4.2万公里。 四是铁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22年发布铁路国家标准6项、铁路行业标准31项、铁路行业计量规程规范2项。发布由我国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铁路联盟(UIC)、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标准6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