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是上海地铁正式运营30周年。随着线路(20条)和里程(831公里)的不断增多,加上运营时间的延长,车辆及隧道的维保窗口期越来越被压缩。一款服务地铁隧道运维的机器人应运而生。
作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旗下运维单位的长期委外单位,上海建工基础集团自主研发了一种自动焊接机器人,用激光自动寻位系统,全断面焊接隧道内钢环加固横缝,达到治理隧道收敛变形的效果。机器人在上海地铁6号线隧道结构整治工程“上岗”期间,大大释放了原先的人力,让焊工数量减少了50%,焊接时间缩短了25%,运维效率显著提升。
上海建工基础集团是上海地铁维保的主力军。“十四五”以来,在上海市场先后承接了轨交7、8号线隧道长期委外维护工程,轨交1、6、8、9、10、14号线区间隧道收敛变形整治工程,轨交1号线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人民广场站区间上行区间隧道钢环加固工程等项目。
基于运维实际和有效经验,上海建工基础集团联合上海久卓机电设备公司,成功研发了首台应用于钢环加固施工的自动焊接机器人。
地铁6号线施工现场
这款手臂式6轴机器人,装载了激光自动寻位系统,引导机械臂进行焊接作业,配合多层多道焊、焊缝跟踪等功能,保障焊接质量。机器人由端承式固定,作业范围大,不再需要人工登高。
定位识别系统
相比传统人工焊接,机器人在质量、安全、成本上有明显优势。
机器人本体是6轴大口径腕端中空机器人,辅助臂运动机构提供升降、旋转等功能,扩大了工作半径,实现隧道内钢环加固横缝的全断面焊接。
由于机器人与焊缝位置并不确定,而且每条钢环拼缝都存在差异,焊接定位工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难题。研发团队利用激光寻位系统,自动识别起点终点,精确控制焊接距离,实时调整焊枪姿态,实现了多层多道自动焊。
自动焊接示意图
目前,基础集团的研发团队已完成第一阶段研发工作,接下来,还对机器人进行深度研发与改进。
一方面是通过多种焊缝模拟实验、增加焊接参数数据库,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焊接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拼接平台研究、机器人优化选型,研发轻量化机器人,实现一车多机同步施工,提高整体效率。
在焊接机器人的基础上,研发团队还将进一步研究预留孔识别定位方法,研发智能打孔机器人,实现整体工艺的智能化施工。
国际客车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2023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2023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2023年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 2023年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4%。 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