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介绍解读。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济南将谋划研究济南至淄博等城际铁路,推动实现省会经济圈市市通高铁,由“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转变。
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殿军介绍,在打造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方面,“十四五”期间,济南市将重点提升国际、国内、省会经济圈、市域、中心城区的设施供给能力,构建以综合运输通道为骨干、以国际空港枢纽和济南国际陆港为核心支点、以多层次网络为依托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提升国际国内枢纽地位,构建“一轴二廊三通道”综合交通主骨架,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西贯通黄河流域“一字型”大通道;加快建设“米字型”高铁网,融入国家高铁大通道;构建“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畅通国家高速大通道;建设4F级国际空港枢纽,打造“空铁轨路”零距离换乘枢纽,加密国际国内航线,提升辐射能级,推动实现省会都市圈空港共享;
高标准打造济南国际陆港,推动“公铁空水”四港联动;大力发展欧亚班列,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小清河海河联运新通道,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立体互联。推进省会经济圈互联互通,构建省会经济圈“1+6”城市高铁、高速双高通道,提高济南与淄博、泰安、聊城、滨州、德州、东营等6地市联系水平。
加快推进济郑、济滨、济莱、黄台等高铁项目,谋划研究济南至淄博等城际铁路,推动实现省会经济圈市市通高铁,由“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转变;全力推进省会经济圈高速公路联络线建设,辐射带动联线周边21个区县发展,扩大济南经济腹地,拓宽发展空间,做强省会经济圈。加快市域交通一体化,建设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市域铁路为一体的快速骨架网络,构建形成主城区与外围区县直通的“人字型”走廊,加快形成外围区县间直连的“三角形”通道,便利跨区域交流合作,服务区划调整(莱芜-钢城),带动商河-济阳、平阴-长清等外围区县发展。
着力构建市域铁路通勤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按照“示范旅游路、外绕穿城路、打通瓶颈路”的总体思路,推进普通国省道品质提升工程。
1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7月交通运输行业主要统计指标。数据显示,2022年7月,公路客运量34184万人,同比下降25.3%;公路旅客周转量251.5亿人公里,同比下降28.9%;公路货运量327390万吨,同比下降3.8%;公路货物周转量5957.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7%。 7月,水路客运量1701万人,同比下降12.5%;水路旅客周转量3.4亿人公里,同比下降18.5%;水路货运量73899万吨,同比增长7.2%;水路货物周转量9918.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0%。 7月,全国港口旅客吞吐量428万人,同比下降18.6%;货物吞吐量134002万吨,同比增长5.7%;集装箱吞吐量2636万TEU,同比增长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