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固定站点、无固定路线,乘客看到车辆,只要招招手,司机就会停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载你到服务范围内的任何地点。《都市快报》5月24日报道,杭州公交集团发布消息,杭州将开通“招手即停”的穿梭公交巴士。第一条穿梭公交巴士线路,在丁桥区域率先运行。
事实上,“招手即停”的巴士在深圳、成都、南宁等城市已有先例。此次杭州公交的同步跟进,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出行需求。
不过,这又何尝不是疫情倒逼之下的一次公交服务再升级?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大幅下降,公共汽(电)车首当其冲。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省公共汽(电)车客运量较2019年下降了35.63%。从需求侧的角度看,伴随疫情而来的各种限制措施,让人们从客观和主观上都减少了出行需求。同时,为了降低被感染的风险,人们在出行时会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由此也给公交运营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所幸,城市公共交通属于政府购买服务,能享受到一些政策上的补贴。
但是,公交集团毕竟也是企业。乘客数量的锐减,无效投放的增加,很难让管理者“高枕无忧”。曾经,公交车以能提供最大载客量、票价低廉为优势,早晚高峰“挤公交”成为站点上的一道道风景线;而如今,公交车速度慢、灵活性差等缺陷,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暴露得愈发明显。现在的萧山街头,已经几乎看不到满座的公交车,有的甚至成了“敬老班车”。特别是往返于城乡的一些线路,班次密度小、准点率低,等一趟车半小时起步,这样的“时间成本”很少有人消耗得起,空车运营的情况自然也屡见不鲜了。
当然,即便没有疫情,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私家车保有量的日益增长,公交服务如果不转型升级,迟早会面临客运量逐年下降的“窘境”。现实种种,都是对公交运营管理者的拷问:如何更高效地配置资源?如何更合理地优化公交线网?如何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出行服务?
近些年,杭州相继推出过观光巴士专线、企业通勤专线、社区巴士等一批定制公交服务,这次推出的“招手即停”巴士,是对社区巴士的再升级,被称为“社区微公交3.0”版本。它既体现了“响应式”的人性化服务宗旨,也比普通的公交专线更具灵活性和可达性。以至于有人认为,“招手即停”巴士抄袭了出租车的运营模式,只不过它比出租车更实惠。
不论“招手即停”巴士的实际运营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对于政府和公交运营企业而言,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在老百姓对早晚通勤、跨区出行、观光旅游等多样化出行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下,不断创新和提升多元化的公交服务,将会是一道长期的必答题。毕竟,让老百姓乐享其“乘”,才是公共交通的终极目标。
2025年1-6月,中国新能源客车出口市场表现亮眼。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客车上半年出口2082辆,同比增长45%,以市场份额27.29%的亮眼成绩继续稳居行业第一,充分彰显其在全球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强劲增长动能。 图片来源:比亚迪汽车 技术创新是比亚迪持续领跑的核心引擎。其纯电动客车搭载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高效电驱系统及智能化技术,在核心的安全性能、续航里程、能源效率等关键指标上均树立了行业标杆,赢得海外客户高度认可,成为其开拓全球市场的坚实后盾。 作为比亚迪电动大巴最早深耕的海外市场,欧洲区域在今年上半年表现亮眼,已在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典等多国成功交付共超千台。目前,欧洲市场获电动大巴订单累计超6700台,足迹遍布26国160余城,累计里程5.9亿公里,相当于减少碳排放63万吨。今年6月,比亚迪在2025德国 UITP全球公交峰会上,全新电动大巴B13.b完成在国际舞台的首次亮相,以应对欧洲长途城际线路需求。比亚迪客车陆续交付至亚太、拉美等多个地区,覆盖公交、通勤、机场接驳等多场景需求,以卓越的产品性能与零排放解决方案为全球绿色交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25年6月底,比亚迪商用车在全球累计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