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周交班会上,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领导对防洪安全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强化防洪安全。”
连日来,郑州局集团公司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守底线、补缺陷、除隐患、防风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对防洪重点处所进行记名式排查。他们以站段为单位,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指挥,细化防洪隐患排查方案,明确排查重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要求段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高铁线路开展全方位隐患排查;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联系,了解汇水面和山体排水径路等铁路沿线地质情况,动态掌握铁路沿线环境变化。
消息称,郑州局集团公司对排查发现的防洪隐患全部纳入防洪隐患库,建立“一事一档”,将每一处隐患整治责任到人,明确整治期限;严格卡控防洪关键处所,强化郑太、郑西高铁防洪重点地段及高铁隧道口、上跨桥、公铁并行区段等防洪关键处所盯控,在高铁隧道口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安排巡防力量定期开展外部环境巡视;强化普速铁路防洪点盯控,严格落实“一键式”报警、以守代巡等措施,严防死守防洪安全。
微信公号“人民铁道”6月8日消息还提到,立足及早预防,着力提高防汛抗洪能力。结合今年东北地区入汛早、降水多的实际,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坚持及早预防,针对管内部分设备设施陈旧、草原山区铁路致灾风险高的情况,采取精准预防措施,加强动态监控,突出做好铁路沿线水库、江河、草原环境综合研判,精确掌握沿线环境变化,运用无人机航拍、路地联合检查等手段,对管内上跨立交桥、隧道口、水库塘坝、跨主要江河铁路桥等处所进行动态管控。同时,该局集团公司从源头强化安全防控,加大资金投入,精准实施防洪预抢项目。针对检查发现的隧道隐患,该局集团公司深入开展隧道隐患千人会战,持续推进问题整治,消灭衬砌渗水等问题。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连夜组织工务单位对高铁隧道口边仰坡、长大路堑挡墙护坡等关键处所进行防洪隐患再排查、一处一案再确认、整治情况再核实、防范措施再完善,密织立体化安全防控网络;密切关注高铁沿线地形地貌、汇水径路、周边环境变化,成立检查专班,通过实地勘察、无人机航拍、卫星地图对比等方式,防范环境变化诱发水害,确保汛期行车安全。
另外,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复杂,临河临江、沿海跨湖和山区铁路多,防洪安全压力大。结合这一实际,该局集团公司认真查摆防洪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排查,对隧道进出口、高路堑地段进行重点排查;加强降雨过程盯控,及时掌握雨情灾情,强化检查监控;加快剩余防洪隐患整治和水害复旧工程,加强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整治;用好线路自动监测设备,加强高铁沿线监测,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澎湃新闻注意到,6月5日上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召开全路紧急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指出,我国已进入防洪防汛关键时期,部分地区连续出现强降雨,全路要充分认清汛情对铁路工作带来的严重威胁,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坚决打好今年防洪防汛这场硬仗。
坚持“防、避、抢”的有效做法,坚持预防为主、超前防范,及时掌握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迅速开展防洪隐患再排查再整治,加强对防洪重点地段、关键处所和薄弱环节的盯控,严格落实汛期行车安全措施,稳妥高效开展抢险救援,保证旅客和列车安全。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守底线、补缺陷、除隐患、防风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隧道重大病害整治工程项目等为重点,开展隧道口设计施工质量“回头看”,加强对防洪、防溜、施工、现场作业等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有效性的检查验证,及时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风险。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