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将深入推进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安检流程优化。这是12月23日,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
当日,交通运输部召开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会议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时提到,将谋划实施都市圈城际通勤效率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旅客联程运输“一票制”,深入推进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安检流程优化。
数据显示,2024年,铁路旅客日最高发送量达2144.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民航旅客运输量突破7亿人次,创历史纪录。全年完成城市客运量预计约1070亿人次,同比增长5.7%左右。
记者注意到,《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行跨运输方式安检双向或单向认可,开展安检流程优化试点。2021年11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中国民用航空局综合司和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空铁(轨)联运旅客换乘流程优化工作的通知》。
今年7月1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铁路局有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在安检互信方面,将促进铁路和地铁安检标准的衔接互认,完善换乘条件,更新补强安检设施设备,进一步优化安检流程。
记者注意到,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还就多项工作进行了部署。
在加快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方面,会议要求,加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公路网络贯通提质工程,实现国家高速公路“71118”主线基本贯通。加快沪渝蓉沿江高铁、平陆运河、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独库高速等项目开工,力争建成常泰长江大桥、乌尉高速公路等项目。推动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邮政快递枢纽、国际枢纽海港。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围绕基础设施“两重”支持重点方向,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包)和重大项目,对已纳入支持范围的项目,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尽快开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关于深入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会议强调,完善交通物流通道网络,实施铁路货运网络工程,有序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实施以智慧、绿色、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扩容更新改造,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动重点地区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推动交通物流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先进制造业、重点原材料、供应链关键产品,“一业一策”制定交通物流服务保障措施。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保障能力,完善外贸“新三样”国际物流服务保障体系。
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会议要求着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铁路体制改革、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收费公路政策优化等重大改革。推动《海商法》《民用航空法》《农村公路条例》制修订,加快《交通运输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快递暂行条例》《国际海运条例》《道路运输条例》立法进程。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持续推动交通运输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
关于全力做好交通运输安全稳定工作,会议要求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提升设施装备安全韧性、人员安全素质和智慧化管控能力。建立健全气象研判定期会商和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强化汛期、台风、低温雨雪冰冻等影响期间的调度指挥。
2025年,天津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轨道集团”)公布了2025年的发展规划,涵盖线路建设、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及服务升级等多个方面。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津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助力天津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运营成果回顾 客运量与线路里程 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2.38亿人次,同比增长7.8%。 运营线路总里程达317.2公里,覆盖全市主要区域。 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28.7%。 服务与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沿线商业区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增长约3.5万岗位。 二、2025年建设与扩展计划 新增线路与站点 2025年计划新增轨道交通里程约50公里,重点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新增站点覆盖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预计新增站点将惠及100万市民,缩短通勤时间。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计划在6号线试点运行无人驾驶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