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全国第21个“安全生产月”,6月16日,一江山大道下穿隧道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旨在从演练中改善和规范应急处置预案程序,进一步强化与交通、交警、医疗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实现以“演”带“练”的效果。
当天下午2点30分,演练开始。“报告,一江山大道下穿隧道内突发涌水,有车辆、人员被困在里面,主电源失效,情况紧急,需要救援!”接到“报警”后,警戒保卫组立即出发封闭道路,协同交警同志做好道路封闭及车辆引导;医疗救护组随抢险救援组一起进入隧道,第一时间营救被困人员,同时准备排涝车排除积水;抢险救援组驾驶冲锋舟到达人员被困地点破窗营救,成功将伤员从被困车辆上救出,并协助医护人员将伤者抬上急救车。经过多方力量紧急救援,“险情”顺利化解。
一江山大道是连接台州绿心与台州湾的东西交通大动脉,其下穿隧道是台州第一条地下城市隧道,在一江山大道下穿隧道未遇到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超前谋划,体现了“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理念,也为台州应对隧道及其他道路突发事故积累经验。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