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历经7年艰苦不懈的努力奋战,由中交隧道局施工的新建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地质最复杂的新越西隧道顺利贯通,为后续轨道铺设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越西隧道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全长6218米,属于高风险隧道,穿越地质断层和多套地层,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涌水、突泥、岩爆、高地温、坍塌等多种地质灾害,是成昆铁路复线建设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据悉,该隧道共穿越18种不同类型岩层,区域内发育有5条断层带,岩溶、活动性断裂、瓦斯、高地应力及岩爆、突水涌砂时有发生的白云岩地层频繁出现,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地质博物馆”。
成昆铁路复线北起四川省成都市,南至云南省昆明市,全长800余公里,分段建设、分段开通,目前,成昆铁路复线仅剩峨眉至冕宁段在建,预计今年全线贯通。
据了解,成昆铁路复线通车后将与老成昆铁路客货分离,可大幅提升西南地区的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密切我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对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