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厦门公交集团举办第二批公交地铁接驳线征求意见通气会。据介绍,6月下旬,拟开通第二批8条公交地铁接驳线(其中4条为新增线路,4条为现有线路调整升级),并拟优化首批开通的M6路、M8路两条线路。这些线路票价均为一票制1元。
为不断提高市民乘客出行的便利度,厦门公交集团于4月26日开通了首批10条公交地铁接驳线。结合开通一个多月以来乘客主要诉求以及5月中旬问卷调查结果,厦门公交集团拟于6月下旬开通第二批8条公交地铁接驳线。
据介绍,第二批拟开通的8条接驳线中,在湖里和通、集美宁海、翔安南部新城等大型居住区开通3条,将海沧万科城片区的808路加密班次优化提升为接驳线;同时,为助力优化厦门营商环境,拟在岛内的自贸区象屿片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湖里园区、软件园二期、五缘湾商务区及集美软件园三期等热门产业园区,新增、优化4条接驳线。
结合第一批接驳线开通后的运行效果,为方便莲花片区的莲花小学、莲花中学、实验幼儿园、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等学校师生出行,结合M6路的潮汐客流特征,拟将M6路优化为311路工作日高峰专线;为方便万翔物流园片区乘客快速接驳地铁殿前站,拟将M8路由中埔站延伸至万翔物流园始发,扩大线路的服务范围。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