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交通运输部主办的“我的公交我的城”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推选活动中,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2路线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入选2021年度全国20条“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
1960年,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青岛市区开始修建无轨电车。1961年1月,2路电车正式通车,这是青岛乃至山东的首条无轨电车线路,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公交出行体验,拉开了青岛公交节能、环保的序章。2018年至今,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先后引进新型双源无轨电车108台,让“大辫子”车在性能与舒适性上又有了质的飞跃,驶入节能减排“快车道”。
与原有的第五代无轨电车相比,新型双源无轨电车节电率可达10%,车辆的制动电能回馈系统,更是让电能在运行中实现“一减一增”自我补给,达到“碳中和”效果。自引用新型双源无轨电车后,青岛2路线无轨电车连续四年实现高效节电。最新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该线路2018年至2021年四年节电量共达到66.46万度,减少CO₂排放662.56吨,减少碳排放180.76吨,相当于植树2300余棵。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北巴士公司技术信息部部长王京年算了一本经济账:天然气车45立方米/百公里,成本207元/百公里;新型双源无轨电车月95千瓦时/百公里,成本约66.5元/百公里——和燃气车辆相比,新型双源无轨电车的能源成本为其1/3。
除了更环保经济,新型双源无轨电车与普通无轨电车相比具有更舒适、更便捷的优势。“有线网的时候,可以通过线网对车辆进行充电,边走边充;没有线网的地方,可以通过车载电池来维持车辆的运营,更加灵活。”王京年介绍,新型双源无轨电车采用的是“线网+动力电池”的双源动力模式,可以实现拖杆运行,告别了曾经一辆电车“掉辫子”整条线路就瘫痪的情况。同时,双电源无轨电车所配备的空气悬架设备让车体减震性能大幅提升。
为保障无轨电车安全、高效运行,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北巴士公司自主研发了立体式智能充电站,通过架设在场站内的“空中”充电装置为电车充电。检测中心后台可实时监测在线充电的电车,自动检测电车亏电情况,优先对电量少的车辆进行充电。
今年7月,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积极践行“为美好出行赋彩,为城市发展赋能”的企业使命,2路线优化线网站点设置,大幅提升车辆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了与地铁3号线的接驳。这条运营六十余年的公交线路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舒适、更温暖的出行服务。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北巴士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清汉表示,下一步,将以能源结构的优化转型,不断探索低碳转型之路,让更多群众享受到高品质、有温度的公交出行服务,共谋未来美好出行图景。
2025年,天津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轨道集团”)公布了2025年的发展规划,涵盖线路建设、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及服务升级等多个方面。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津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助力天津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运营成果回顾 客运量与线路里程 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2.38亿人次,同比增长7.8%。 运营线路总里程达317.2公里,覆盖全市主要区域。 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28.7%。 服务与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沿线商业区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增长约3.5万岗位。 二、2025年建设与扩展计划 新增线路与站点 2025年计划新增轨道交通里程约50公里,重点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新增站点覆盖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预计新增站点将惠及100万市民,缩短通勤时间。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计划在6号线试点运行无人驾驶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