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州市中心区域首批33条公交线路完成“大小车混搭”的车型配置模式,用中小车替换部分原有大车,实现运力配置更活,管理更精细化。33条线路配车优化前中小车型占29.4%,优化后中小车型占45.9%,提高16.5%,节约大车76辆。
以康驰公司171路为例,试行“潮汐式”运营模式改造,采取“大小车混搭”的车型配置。171路起讫站为公交仁德站、旗山万佛寺站,通过长期对该线路的客流数据跟踪,该线路上行方向早晚高峰断面客流不均衡系数1.72,即晚高峰出城客流为早高峰的1.72倍,下行反之亦然,存在“早进城、晚出城”的明显潮汐现象。
为保障7:30-9:30时段进城方向的出行需求,该时段发车车型为小车,同时采取加密发车间隔来疏散客流;反之,晚高峰16:00-17:00时段的出城方向需求,也采取同样的精准排班策略,在提高车辆满载率的同时也缓解乘客“等车慢”。
“上下班一直乘坐171路,感觉乘小一号的车等车时间更短。”站点处的乘客表示。
“大小车混搭”的车型配置运营模式是提升公交运营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据康驰公交负责人介绍,“混搭”营运在减少营运车辆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提高营运安全系数,以及缩短乘客候车时间等方面效果明显。相比大车每部车可节约购车成本10万元,同时每百公里节约电耗约12度,事故率相比大型车降低30%以上,公交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提升。
福州交通运输部门下一步将继续购置中小型车辆,同时根据不同的营运目标,在中心城区持续推广大小车混搭模式。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氢电动轿车交车仪式在张家口市民广场举行,首批36辆醇氢电动轿车正式交付,主要应用于当地出租车行业。据了解,张家口市大力鼓励出租车经营者自愿更换电动出租车。目前,全市电动出租车保有量达1137辆,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张家口市巩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进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车和配送领域的推广使用,不断优化城市绿色出行环境,推动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笔者在张家口市桥西区展览馆公交站看到,一辆辆车牌上印有“F”标识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从身边驶过,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全市拥有绿色能源公交车2050辆,占公交车辆总数的90.4%,主城区绿色能源公交车辆占比100%。”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已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44辆,位居全国首位。 该市不断丰富氢能交通应用场景,氢燃料电池重卡已应用于当地煤炭运输服务以及建筑垃圾倒运领域。目前,该市有氢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物流车725辆、牵引车3辆、仓栅车40辆。“动力系统由本地企业生产制造,具有快速加氢、功率高、续航里程长等优势。”张家口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负责人李靖介绍,氢燃料电池重卡每加满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