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州市中心区域首批33条公交线路完成“大小车混搭”的车型配置模式,用中小车替换部分原有大车,实现运力配置更活,管理更精细化。33条线路配车优化前中小车型占29.4%,优化后中小车型占45.9%,提高16.5%,节约大车76辆。
以康驰公司171路为例,试行“潮汐式”运营模式改造,采取“大小车混搭”的车型配置。171路起讫站为公交仁德站、旗山万佛寺站,通过长期对该线路的客流数据跟踪,该线路上行方向早晚高峰断面客流不均衡系数1.72,即晚高峰出城客流为早高峰的1.72倍,下行反之亦然,存在“早进城、晚出城”的明显潮汐现象。
为保障7:30-9:30时段进城方向的出行需求,该时段发车车型为小车,同时采取加密发车间隔来疏散客流;反之,晚高峰16:00-17:00时段的出城方向需求,也采取同样的精准排班策略,在提高车辆满载率的同时也缓解乘客“等车慢”。
“上下班一直乘坐171路,感觉乘小一号的车等车时间更短。”站点处的乘客表示。
“大小车混搭”的车型配置运营模式是提升公交运营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据康驰公交负责人介绍,“混搭”营运在减少营运车辆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提高营运安全系数,以及缩短乘客候车时间等方面效果明显。相比大车每部车可节约购车成本10万元,同时每百公里节约电耗约12度,事故率相比大型车降低30%以上,公交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提升。
福州交通运输部门下一步将继续购置中小型车辆,同时根据不同的营运目标,在中心城区持续推广大小车混搭模式。
12月26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据悉,2024年贵阳市持续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生活方面,全市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占比达100%,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69%。 据介绍,绿色经济是贵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路径。绿色生产方面,贵阳市绿色工厂累计达56家、绿色工业园区累计达5个,前三季度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6.06%。 绿色消费方面,贵阳市累计创建绿色物流园区9个,全市直接拉动汽车、家电、家居换新销售额61.75亿元,占全省近50%。 绿色生活方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6.4%;绿色文明方面,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比例达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9.4%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 据统计,2024年以来,贵阳经济发展含“绿”量稳步提升,年末绿色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