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江杨北路-牡丹江路)新建工程主线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沿江A段)及沿江通道西延伸(江杨北路-富长路)改建工程主线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沿江B段)通车。沿江B段部分路段及部分收费站仍在紧张施工过程中,为尽快还路于民,本次通车为临时开放交通。
沿江A、B两段均位于宝山区,为“双向六车道+硬路肩” 的高架高速公路。其中沿江A段东起牡丹江路,西至江杨北路,全长约3.89公里。
沿江B段东起江杨北路,西至富长路,全长约3.86公里。沿江A、B两段临时通车后可与郊环隧道贯通(越江暂不计入收费里程),提升郊环越江隧道功能。
目前沿江A、B两段已完成牡丹江路至蕰川路主线高速公路,及蕰川路至富长路主线高速公路的南半幅已完成施工,均作为本次通车路段。具体交通组织见交警信息发布。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服务国家战略
工程建设期间,广大建设者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克服疫情影响,齐心协力、日夜奋战。本次通车,打通了G1503浦西段与郊环隧道之间的连接通道,改善了上海市北部货运越江单一通道的问题,届时,越江过境通行时间可由20分钟缩减至约15分钟,将进一步提升过境车辆的通行效率、缓解外环隧道的拥堵压力。
沿江通道浦西段主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与同三国道、东南郊环、浦东郊环、沿江浦东段(在建)等一起完成郊环线的“o”字型闭环,将形成全长约208公里申城最长的环状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上海市域骨干路网,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
解决堵点难点问题 实现节点目标
解决空间、平面体系复杂施工筹划难题。沿江通道浦西接线段采用“主线高架(上)+同济路(中)+富锦路(下)” 三系统总体方案,空间体系复杂。建设单位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施工工区,优化施工顺序,确保了各条线有序施工,现场安全;
克服交通组织难度影响。开工以来共经历8次大翻交,20多次小翻交,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极其复杂;
解决危大作业多、施工风险大难题。本项目涉及老桥拆除、现小箱梁浇梁、拼装钢混叠合梁等多种工艺。尤其是最大现浇盖梁长达43米,重达1078吨,历经约100个夜晚,如期按照计划节点完成任务。
推广四新技术应用 促进科技研发
首次应用预制盖梁“反拉法”拼装技术。通过在预制盖梁节段的一侧安装精轧螺纹钢,施加与其倾覆方向的外力平衡力矩,该工艺节约空间,方便快捷,降本增效;
首次采用预制盖梁“塔吊标准节”拼装技术。相比传统方式,该技术大大提升施工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推进智能灌浆套筒的开发。在灌浆套筒正式灌浆前提前安装智能检测芯片,从而实现通过芯片检测灌浆液饱满情况;
采用不锈钢模板预制桥梁立柱。主线桥梁立柱采用不锈钢模板进行预制,增强了安全性能,提高整体预制立柱混凝土外观质量;
使用预制波形钢腹板梁新型组合。较传统混凝土梁降低自重20%—40%,且相比传统钢箱梁,具有减钢节材的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