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比例实现100%、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到60%、实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公交来车信息预报率达100%、公交车进场率达100%……未来,在沈阳乘坐公交车出行将更绿色、舒适、便捷和智能。
记者1月18日获悉,《沈阳市“十四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发布并提出到2025年发展目标。沈阳将持续深化公交都市建设,力争进入全国城市公交发展先进行列。
发展公共交通是治理大城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沈阳将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新增及更新运营公交车100%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总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结合沈阳氢能源产业规划和公交场站建设,提前谋划加氢站建设,在公共交通行业探索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应用,规划开通试点公交线路。
为满足公交车辆“新能源、小型化”的转型需求,沈阳将持续加大公交枢纽站、停保场和首末站的建设力度,让公交车不再“露宿街头”,实现公交车进场率100%,新建场站100%配建充电桩。同时,探索对曹仲等枢纽进行TOD综合建设,实现公交与国家铁路、城市轨道、小汽车、长途客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一体化接驳换乘。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还将利用各类公交场站优化新能源公交车辆充电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新建公交场站同步建设充电设施,推广智能群充技术,确保新购置的公交车辆实现一车一终端,提高纯电动公交车使用效率。适时增设公交车专用道,探索采用智能手段确保高峰时段公交车辆信号优先,充分发挥专用道网络化效益。
此外,沈阳还将构建由快、干、普、支四级线路构成的常规公交网和由定制公交、旅游公交、城乡公交组成的特色公交网。结合地铁运营,逐步延长途经兴华街、青年大街、长青南街、浑南大道等道路的公交运营时间,让城市夜归人感受公交温度。同时,以智慧赋能公交系统,建设公交出行服务平台,为乘客提供实时班次到达、等车时间预估、车厢拥挤度等服务。强化“一码通城”服务,推进公交支付便捷化、智能化。探索试运行无人驾驶公交车辆,推动公交出行智慧升级。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2日消息,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2月1日(春运第26天,农历正月十一)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4348.6万人次,环比下降5.7%,比2019年同期下降49.3%,比2022年同期增长56.6%。 其中,全国铁路铁路发送旅客1024.5万人次,环比下降6.2%,比2019年同期下降9.5%,比2022年同期增长45.8%。 公路发送旅客3092万人次,环比下降5.9%,比2019年同期下降56.8%,比2022年同期增长61.8%。 水路发送旅客73.1万人次,环比增长1.1%,比2019年同期下降32.6%,比2022年同期增长52.4%。 民航发送旅客159万人次,环比增长0.6%,比2019年同期下降17.0%,比2022年同期增长38.9%。 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3250.3万辆次。其中小客车流量2704万辆次,环比下降8.2%,比2019年同期增长24.9%,比2022年同期增长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