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2月16日北京电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根据初步汇总测算,2023年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其中,营业性客运量约15.95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0.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5%。
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发送旅客3.48亿、11.69亿、2245.2万和5521.4万人次,分别比2022年同期增长37.5%、55.8%、37.1%和38.7%,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5%、47.5%、55.1%和75.8%。
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累计11.84亿辆次,载客量约为31.38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18.6%,比2019年同期增长17.2%。总的来看,2023年春运运力供给充足,运输组织有序,安全形势稳定,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服务保障有力,实现了”人民群众平安健康便捷舒畅出行、重点物资运输畅通有序”的目标。
今年春运呈现了四个特点。一是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创历史新高。公众选择自驾出行意愿显著增强,春节假期7座以下小客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继续实行,春运期间自驾出行人数创历年最高,1月27日(正月初六)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达6029.1万辆次,为历史峰值。
二是营业性客流量大幅回升。人民群众累积的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度假、商务旅行等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带动客流迅速攀升,全社会人员流动量、营业性客运量均达到2020年春运以来的新高。
三是各类重点物资运输需求旺盛。”乙类乙管”实施正值春运伊始,全国医疗物资运输需求急剧增长,能源、民生等重点物资处于保供保运的关键时期,春运期间各类重点物资运输需求交织。
四是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平稳落地。春运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从业人员严格开展防护,社会公众积极主动落实个人健康防护责任,在人流物流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防止了交叉感染,保障了旅客身体健康,”乙类乙管”在交通运输领域平稳落地。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