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2月16日北京电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根据初步汇总测算,2023年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其中,营业性客运量约15.95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0.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5%。
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发送旅客3.48亿、11.69亿、2245.2万和5521.4万人次,分别比2022年同期增长37.5%、55.8%、37.1%和38.7%,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5%、47.5%、55.1%和75.8%。
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累计11.84亿辆次,载客量约为31.38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18.6%,比2019年同期增长17.2%。总的来看,2023年春运运力供给充足,运输组织有序,安全形势稳定,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服务保障有力,实现了”人民群众平安健康便捷舒畅出行、重点物资运输畅通有序”的目标。
今年春运呈现了四个特点。一是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创历史新高。公众选择自驾出行意愿显著增强,春节假期7座以下小客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继续实行,春运期间自驾出行人数创历年最高,1月27日(正月初六)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达6029.1万辆次,为历史峰值。
二是营业性客流量大幅回升。人民群众累积的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度假、商务旅行等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带动客流迅速攀升,全社会人员流动量、营业性客运量均达到2020年春运以来的新高。
三是各类重点物资运输需求旺盛。”乙类乙管”实施正值春运伊始,全国医疗物资运输需求急剧增长,能源、民生等重点物资处于保供保运的关键时期,春运期间各类重点物资运输需求交织。
四是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平稳落地。春运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从业人员严格开展防护,社会公众积极主动落实个人健康防护责任,在人流物流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防止了交叉感染,保障了旅客身体健康,”乙类乙管”在交通运输领域平稳落地。
3月28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了2022年度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价。评价中提到,随着地铁22号线首通段(番禺广场至陈头岗)和7号线西延段开通运营,截至2022年底,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643.1公里(其中地铁621公里,有轨电车22.1公里),年日均客运量约647.5万人次(其中地铁646万人次,有轨电车约1.5万人次)。 今年,广州将推进地铁新线建设,助力城市发展。广州地铁在建线路10条(段),202公里新线开足马力,目前已全面复工复产。2023年将力争开通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进一步解决广州东部片区南北方向的交通需求,提升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达性、便捷性,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