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人工智能开发者先锋大会26日进入第二天,在当天举行的“数联新出行,开源新发展-AI智能出行前沿主题论坛”上,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陈可乐透露,截至目前,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里程已超过1300万公里,形成嘉定乘用车、临港商用车、金桥车联网、奉贤停车库的发展布局。
陈可乐说,上海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重镇,目前已经开放了926条、1800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累计向28家企业、612辆车颁发了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测试里程超过1300万公里。
陈可乐同时透露,上海制定出台《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载人示范应用累计完成18万单的体验,洋山港智能重卡累计完成16万箱的运输,在出行、物流、公交、环卫、配送、零售等领域已经实现规模化、常态化运营,测试企业数、牌照发放数、开放道路里程、测试里程、场景丰富度都位居全国前列。
陈可乐表示,下阶段,上海将继续发挥智能网联汽车大终端、大平台的引领作用,加快研发环境感知、控制执行、大算力芯片、5G-V2X通信终端等一批高端的核心零件;持续推动智能出行场景的开放和打造,聚焦无人化、商业化、高速化,推动浦东临港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应用,批量化启动示范运营;加快组织开展高速公路的测试应用,积极参与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在法规和商业模式上的研究,持续加强产业链建设,吸引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落户上海。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李向聪在论坛上透露,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自2019年8月20日挂牌成立以来,各项数据全线飘红。过去三年,临港新片区的GDP平均增长20%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0%以上,税收平均增长59%以上,搭建了以汽车产业为龙头的八大产业前沿体系。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智能汽车产值突破2400亿元,整车的产量规模突破92万辆,税收接近100亿,可以说已成为临港八大前沿产业里名副其实的龙头产业。
李向聪表示,当前临港围绕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正在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积极落实好浦东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条例的落实,细则即将在今年发布,会围绕车云网图,搭建相关的公共赋能平台和体系,包括如何提高车路协同的高质量数据,包括算法模型,包括如何在两港大道、校园、社区推动重卡上路、无人配送提速和上路。
第二件事情是围绕智能汽车搭建产业体系,临港新片区即将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对外发布《临港智能汽车发展战略规划》,会搭建五个产业体系,包括算力、大算力芯片、AIDC。
第三件事情是今年将对外发布重磅的人才政策,围绕汽车人在临港的创新创业,从租房、住房、安家、落户,包括税收的返还和奖励,采取全方位的扶持,“通俗来讲,只要你是汽车人,只要你有才华,不管国籍、省份、年纪、学历,1-2年在临港就能完全具备买车买房、落户、成为新上海人的能力,管委会将优化各种营商环境,把临港打造成创新创业的福地。”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