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体验乘坐氢能源公交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传统的公交车相比,它运行起来明显噪音更小,乘坐体验也更为舒适。”近日,河北省任丘市首条氢能源公交示范线路正式开通,当地交通绿色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乘客周先生告诉记者,这次氢能源公交乘坐体验让他感受到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如果氢能源公交能普及更多城市,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更环保、便捷的出行新选择。
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实现高速试运行、氢能源重型卡车批量交付并投入运营、氢能驱动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当前,氢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正在持续扩大,创新步伐加速,产业发展迅速驶入“快车道”。
多位专家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进展不仅展示了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多样化应用,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于清洁能源和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的追求。随着技术日趋成熟、市场认可度提高,氢能产业正在快速发展,这也预示着一个更加环保、高效的能源未来正离大众越来越近。
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加氢站及车用清洁替代燃料加注站、移动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一代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氢能技术与应用列为鼓励类产业。
氢能产业发展的加速有何深意?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绿色制造研究室副主任李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产业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更是支撑绿色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载体,同时也是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氢能开发利用不断提速。在国家层面,我国是全球第一产氢大国,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就曾明确提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在多位受访的业界专家看来,上述文件不仅凸显了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中国致力于推动氢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进程,以实现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
在地方层面,《2023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5日,合计收录地方政府发布的氢能政策438项,这些政策涉及发展规划、财政支持、项目支持、管理办法等多个类别。
今年以来,地方政府采取了不少创新措施以促进氢能产业规范有序发展。例如,北京市在上月颁布了《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该规范涵盖了加氢站的基本要求、体系管理、人员配备、设备维护等八个关键领域,为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浙江省湖州市近日修订了《湖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设立了新目标:计划到2027年,实现氢能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从中央到地方,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氢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也为氢经济的培育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彭天铎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推进绿氢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正面临全球共性挑战,具体包括绿氢技术成熟度尚待提高、生产成本较高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短缺。这些挑战是我国在推动氢能化进程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需要克服的障碍。
面对诸多挑战,我国正通过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深入推动,致力于使氢能的生产、储运等环节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
道石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洪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在氢能生产方面,去年我国多个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建成投产,这一进展显著加速了绿氢在国内的实际应用;在氢能储运方面,国家牵头开展了纯氢管道、掺氢天然气管道的相关试验和标准制氢;在氢能的应用方面,氢能在交通运输、发电、冶金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推广,同时,一系列以绿氢为原料的绿色甲醇和绿氨项目也在加快建设步伐。
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氢能产业的整体发展,为实现氢经济的愿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氢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2060年将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据大约20%的比重。”王洪建表示,这一增长潜力不仅预示着它将催生一个十万亿级别的新兴市场,而且将为高质量经济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撑。随着氢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其在推动经济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作用将愈加凸显。
氢能源,氢能源公交车,氢能
特别推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参观报名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展位预定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