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氢能展获悉,论坛上,发布了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三年建设成果、京津冀智慧氢能大数据平台,中和新兴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在会上完成全国首笔氢能领域碳交易意向签约,京能集团、氢璞创能等6家重点企业在会上与大兴区政府签署合作意向书。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论坛现场获悉,中和新兴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氢能碳减排开发主体和消纳主体,完成了全国首笔氢能碳减排量交易意向签约。据悉,此次交易意向的达成是我国首个氢碳供需两侧握手合作的成功案例,对碳交易持续赋能氢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悉,2023年7月,中和新兴能源研究院开发的“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项目”成功立项,是全国首个可进入碳市场交易的氢能项目。中和新兴作为碳减排量开发主体,依托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监测与分析平台,在精准计量的基础上,以“普惠”方式,聚合了20家氢车运营企业,涵盖7类车型、1000余辆氢燃料电池汽车,预计年碳减排量达到2.4万吨。建材集团作为消纳主体,积极参与北京碳市场建设,共同合作促成了此次氢碳交易的闭环。
论坛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毛东军发布了京津冀智慧氢能大数据平台。“北京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依托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机遇,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超2000辆。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和融合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毛东军表示,此次发布的京津冀智慧氢能大数据平台是主要服务于京津冀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数智化平台。平台汇聚了氢能产业、技术、车辆、场景、能源等多维数据信息,充分应用了多源大数据融合挖掘、宏中微动态协同评价、全链条数据质量控制等技术,初步实现了“3+2”核心功能,包括产业全景透视、车辆运行监测、氢能供给监测三大基础模块,以及高端决策辅助和关键政策服务两大服务模块。平台能够高频率、多维度输出分场景车辆运行监测指标、氢能供应与需求状况监测指标等关键指标和决策支撑线索,能有效支撑氢能产业运行状况跟踪、场景应用评估、氢能供应保障、国家示范考核等工作。据介绍,目前平台已接入2691辆氢车、19座加氢站120项的实时数据。
近些年来,北京市创新打造了“揭榜挂帅”政策,以实际效果导向择优支持,并结合车辆实际使用强度、技术进步趋势等因素,精准迭代财政政策的赋能环节和推进节奏。京津冀智慧氢能大数据平台还加速了新产品新技术迭代升级,缩短验证周期。“平台监测每一辆车的实际使用表现,锚定示范的关键绩效,对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进行全面跟踪和体检,为技术进步提供方向。”
毛东军说,在短短2年内,北京市氢能车辆搭载的燃料电池电堆功率提升了一倍,成本下降了40%,国产化应用率接近100%。此外,平台还发挥了产业聚合效用,通过车、能、技术等多维度产业实际情况耦合,让氢能产业形成了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如基于场景需求,刻画车辆运行特征,科学布局了12座、规划了74座加氢设施,实现了能源补给的动态优化,有效满足了2000辆氢车高效便捷的补能需求。
特别推荐: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现场参观报名
国际客车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2023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2023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2023年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 2023年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4%。 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