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了《青岛市加氢站布局规划(2021-2035年)》。
一、规划背景
一是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引下,发展氢能源是促进城市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路径。
二是《山东省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打造“中国氢谷”“东方氢岛”两大品牌。同时青岛市也是全省“氢进万家”工程四个示范城市之一。
三是《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在未来10年将青岛市发展成为国际化氢能城市,打造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
四是《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增加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推进氢能等新型能源应用,提高能源消费低碳化水平。”
二、规划目标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通过适度超前布局,科学引导加氢站建设,率先在交通领域实现突破,引领青岛市氢能基础设施大发展,打造国际化氢能都市,建设“东方氢岛”。
对外联系上,加速融入省域“两横两纵”干网框架,打通济南-青岛横向走廊的“最后一公里”,同步构建以青岛为中心的“一轴三线”胶东加氢圈,推动胶东半岛加氢网络一体化发展。
在市域内组建“一环两翼三港四轴”的加氢体系,即以胶州湾为中环,以西海岸和东岸为两翼,以前湾港、董家口港和胶东空港为核心节点,沿国、省道(S219、G204、G228、滨海大道)建立四条轴线向市域延伸,形成触及全域的加氢脉络。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青岛市行政辖区,包括七区三市,规划区陆域面积1129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五、加氢站数量预测
在“双碳”发展背景下,根据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目标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预测2035年青岛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总量达到2.6万辆,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布局公共加氢站80座。
六、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结合周边用户需求,布局规划加氢站14座。同时,为加快加氢站的示范推广,结合具备条件的公交场站、港口、工业园区等建设自用站11座,站点总计25座。
七、站点汇总
规划各区市加氢站的数量如表1所示。
表1各区市加氢站规划数量统计表 (单位:座)
八、氢源保障
近期丽东化工、青岛炼化、海湾化学和金能化学等工业副产氢产能10.9万吨/年,可满足青岛市2.6万吨/年的用氢需求。远期加速由“灰氢”向“绿氢”的跨越,积极引入核电和风电制取的“零碳”氢源。推进站内制氢加氢站的试点建设,培育“制-储-加”一体化应用模式。
九、规划实施保障
一是将《规划》站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落实加氢站用地红线。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建设审批流程,推动氢燃料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快速发展。
三是加氢站的设计、施工、验收应符合规范要求,建设前还应开展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安全影响评价等。
四是适当提高加氢站运营的准入门槛,保障加氢站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是提升加氢站智慧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加氢站综合监管系统,并纳入到数字城市管理平台。
附图1 青岛市加氢站省域空间结构示意图
附图2 青岛市加氢站市域空间结构示意图
附图3 青岛市加氢站规划布局总图
特别推荐: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现场参观报名
国际客车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2023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2023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2023年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 2023年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4%。 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