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展获悉,近日,安徽首座“油气电氢服”一体化综合能源港正式对外运营,该项目位于长丰县下塘镇的综合能源港,由皖能集团打造,占地面积约17.5亩,总投资近亿元。4大功能区域包括“油、气、电、氢”综合供能区、光储充换一体微网设备区、客户沉浸式消费体验综合服务区和车辆周边服务增值服务区。
根据项目方介绍,能源港项目具备储油能力150立方,LNG(天然气)30立方、氢气553公斤。配套充电终端12个,换电站1座,储能柜一组以及年发电量约88000千瓦时的光伏发电系统一套。单日最大可满足2000辆燃油车、80台次氢能公交、576台次充电车辆、300台次换电车辆的供能需求。
综合能源站正在成为加氢站建设重要趋势
我国油氢综合能源展起步于2019年,由中国石化投建的樟坑油氢合建站成为国内首座油氢合建站。这是国内首次采取“利用现有加油站改造为油氢合建站”模式开发加氢站,还配备建设了充电设施,使该站成为全国首座集油、氢、电“三位一体”能源供给新型网点。
后续,随着氢能产业发展,各个省市的“多位一体”能源供给站先后投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62所综合能源站:
综合能源站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国内布局加氢站部分省份及直辖市以补贴促进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对已出台的分类补贴明细,详见附件。
(1)关于建站补贴:兑现方式有两种,按设备资金比例补贴与按加氢站建设规模整站补贴,后者为多省份普及方式。其中,山东省的补贴上限最高,达900万元/座;广东省补贴政策最为完善、发展最快,投运项目占全国24%。由于投资成本差异,固定站补贴平均在400-500万元/座,撬装站补贴则不高于250万元/座。
(2)关于运营补贴,补贴方式多定于售氢环节,最早于2018年发布政策的有广东和江苏两省,2019年增至6省,包括山西、湖北、浙江和四川。运营补贴政策的终止期限均为2023年。起始补贴金额在20元/公斤左右,并逐年递减。
部分加氢站建设补贴情况
政府规划导向与运营补贴政策的扶持为加氢市场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就国内的先站后车模式,很大程度给加氢站运营方带来一定压力,总体市场面临需求不足的局面。
按照加氢布局,氢燃料电池车到2025年与2030年的销量预期为10万辆与30万辆,就现有不足1万辆的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水平来看,还有很大的提升压力。氢燃料电车推广使用情况核心问题在于燃料的经济性。因此,远期看加氢站的运营,还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充足的氢源保障。
现阶段,国内独立加氢站涉及勘察、设计、环评等多项手续,审批时间长、流程繁琐。建成后仅依靠氢气价差难以覆盖加氢站建设运营成本,快速盈利实现困难;综合能源站指在原有加油站、加气站或合建站项目基础上增设加氢装置,或初设的多元一体站,能够减少土地审批环节,缩短建设周期,同时降低土地使用成本和部分运管成本,平衡加氢环节投运储气的亏损状态,缓解投资压力、降低投资风险。
来自市场投资人士的反馈,越来越多的业者更加倾向于综合能源项目的投资。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加氢市场,基于补贴下的运营不足以支持产业立足。加氢市场长远发展需要稳定、绿色的氢源保供体系,独立的技术支撑体系,以及逐步完善的储运体系等。多元化的建设模式利好加氢市场经济性探索,综合能源站或将成为主流建设方向。
特别推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现场参观报名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