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汽集团在分析师会议上表示,在燃料电池方面,集团旗下的捷氢科技发布了新一代燃料电池电堆M4和P4系统产品,关键性能参数已跻身全球前列,建成了全球首条万台级“卷对卷”膜电极生产线,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水平持续提升。同时,捷氢科技完成了股份公司改制,并启动了分拆上市。公司将以推进捷氢科技分拆上市为契机,加快氢能和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今年年初上汽红岩鄂尔多斯氢能重卡基地工厂投产、首批车辆下线,标志着全球首个万辆级氢能重卡产业链项目落地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芯片供应方面,目前来看芯片短缺在逐步缓解,但局部短缺现象仍可能贯穿全年。
面对去年以来的芯片短缺问题,公司加快推进实施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策略,推进75款芯片完成国产化开发并进入整车量产应用,同时以产业投资赋能技术创新,投资地平线、晶晨半导体、芯钛科技、芯旺微电子等十余家芯片公司,不断加快汽车芯片产业链布局。
在新能源产品方面,公司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3.3万辆,同比增长128.9%,位居国内第一、并且在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排名前三;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公司在自主掌控电池、电驱、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对新一代锂电池、固态电池、IGBT和碳化硅电驱动模块等关键技术实现前瞻布局,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性能已可比肩全球领先水平,相关技术均已率先实现产品化落地。到2025年,上汽集团规划在全球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70万辆,占上汽整车销量的比重不低于32%。
此外,上汽集团透露了荣威、MG、智己、飞凡等自主品牌乘用车之间的定位与协同情况。荣威定位“优品国民车”,以品质、舒适和空间为特色,主攻主流家用市场;在新能源产品方面,主力产品加快“电驱化”,并持续提升电动车销量占比。名爵/MG定位“个性化全球车”,以“智领风潮”、“国际风范”为特色,全面拥抱个性化消费潮流;在新能源产品方面,致力于打造满足C端年轻用户需求的纯电产品,带动品牌进阶。智己定位“高端豪华智能电动车”,以数据驱动、峰值体验、用户共创为特色。飞凡定位“中高端纯电智能移动空间”,以科技时尚为特色。
其中,智己L7和飞凡R7都在按计划推进中,智己L7于2月底正式投产,并开始聚焦驾控性能深度体验开展一系列试驾活动,计划于3月底正式上市;飞凡R7于3月21日首批PPV预制量产车正式下线,这标志着R7生产线全线贯通和线上造车验证的完成,产线工艺设备成熟度、三电系统的可靠性、耐久性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软硬件匹配程度已接近量产状态,距离正式量产交付更近一步。
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近日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2025年年底成都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在成都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共建成充电点位80余个,充电设备370余套,总充电量超4亿度,满足4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减少碳排放43万余吨。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投用了8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下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