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一头连着百姓安居乐业,一头系着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今年全省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将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营造更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直以来,我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将其视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助力全省振兴发展的关键任务。过去一年,全省在道路隐患治理、交通违法整治以及重点项目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了新进展。今年,我省将从消除隐患、护航发展等多个维度发力,全力确保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去年,我省在事故多发的国省公路无照明急弯路段开展“亮安工程”试点,通过安装反光牌以及为沿线三轮车车尾粘贴反光贴等方式,显著降低了道路风险。今年将积极推进国省公路第二轮“亮安工程”,对更多国道省道进行改造提升,对更多重点路段和重点车辆实施“亮灯”“亮尾”,进一步筑牢群众出行的安全防线。此外,我省还将持续开展集中专项整治,依法严查严管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督促企业把“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校车安全管理,并紧盯新业态监管,加快开展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和监管平台建设。
交通事故虽可防可控,但切不可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更需久久为功常态化推进各项工作。今年,我省将深入实施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提升行动,积极推动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绿色交通优先发展,打造“畅通有序”的出行环境。围绕交通运输大循环,全力保障大项目建设,确保供应链稳定。对非恶意、非恶性的轻微违法,注重文明执法、柔性执法相结合,推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无错不罚”,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相统一。同时探索创建智慧交管应用模型,优化完善应急预案,充分利用“122交通安全日”“美丽乡村行”等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推动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