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为青岛地铁运营服务项目走向全国提供了先决条件,“轨道上的青岛”开始提速疾行。
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前身为青岛地铁运营分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9日,作为青岛地铁集团下属分公司,全面承担目前6条地铁、284公里线路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青岛地铁自2015年开通首条线路至今,安全运送乘客8.86亿人次,公共交通分担率达24.5%,最小行车间隔达2分25秒,处于行业较高水平;运营安全生产信用体系获省A级认证,4条线路获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畅达幸福”服务品牌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榜样品牌”;16项行业关键指标中,7项位列行业第一,7项冲进前三;2021年全年节电超3千万度,减排二氧化碳近3万吨;以“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井冈山路站、“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车辆部团总支为代表的班组“立法”创新实现全面民主自治管理。青岛地铁运营板块的核心业务不断升级,搭建起了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为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做好了充足准备。
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刚在揭牌仪式上致辞时指出,当前,青岛地铁集团正在提升国企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国企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上市等方面聚力攻坚。推进运营体制机制改革,设立运营有限公司,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国企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动力和转型活力的必然要求。运营公司要以此为契机,在充分结合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具体要求和“三年攻坚行动”相关任务的基础上,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深度融合这一主线,进一步提升青岛地铁的运营品质。
据介绍,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是地铁集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坚持高目标引领、高水平布局、高质量推进,走出一条具有青岛地铁运营特色改革发展之路的一个标志,也是致力成为国内一流轻资产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的新起点。运营有限公司将以地铁线网作为核心资源及业务发展基础,通过优化战略规划、组织架构等顶层设计,建立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持续培育轨道运营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发挥线网空间、场景、客户、技术等资源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探索运营开源新路径。
在山东省轨道交通“十四五”规划建设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明确将烟台、临沂、淄博、潍坊、威海、济宁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上日程。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可为胶东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新建轨道交通城市提供运营相关方面的咨询、技术服务,联合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知名企业,以“一盘棋”格局建设,推动全省轨道交通实现融合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