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的全面推行为常规公交的营运生产模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其中车队受到的“冲击”无疑最大。在新形势下,车队如何找准定位、主动求变,不断提升保障OCC指令贯彻执行的能力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成都公交集团星辰巴士公司所属305车队立足自身线路特点,通过在实践中的摸索与优化,采用“四线合运”的营运生产组织方式,以更好完成OCC下达的营运生产指令。
为何采取这种方式?营运区域及线路特点所定
星辰巴士305车队主要营运区域为高新南区天府大道以东中和应龙片区,区域内线路多以支微线路为主,呈现早晚高峰通勤及学生客流较大,平低峰客流稀少的特点。随着新川科技园企业不断新增入驻,中和应龙片区新开办的中小学校不断增加,车队逐步承担了家校专线、家校定制线路和企业通勤线路开行的任务,在车队整体缺员的情况下,对营运生产的组织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车队一共有高峰通勤G线6条,学校专线A线2条,园区高峰线路2条,网约家校定制线路4条,优享家校定制线路8条,早晚平峰学校定制线路4条,新川企业定制线路3条。按照以上通勤线路客流出行需求配车,共需配备车辆为49辆次,远远大于车队在保证常规线路正常运行外所能承担的人员和配车。
怎么跑?精准匹配客流出行需求的线路生产安排是关键
“四线合运”通俗来讲就是采取“1+2+1”的运营生产组织模式,在车队通勤线路、家校线路多,高峰期人员配车不足的情况下,将有限的资源利用最大化。“1+2+1”生产组织模式即为“1条G线+2条家校线路+1条常规线路”,通过各线路不同应班时间的精确计算,按照就近安排的原则,1辆车1个驾驶员将几条线路串起来的运营模式,实现运力布局与出行需求精准匹配。比如,1名G3路驾驶员,早上6:50接驳学校定制线路,7点40左右到会龙大道上线运行家校线路WY219路,8点回会龙大道上线G3路,平峰就近安排常规线路运行。
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车队高峰期人员车辆不足的问题,保证常规线路高峰投放,同时减少了空驶成本,工作日高峰期共计节约11个驾驶员,11辆车,日均减少空驶里程约100公里左右,年均减少空驶里程约2.28万公里。
如何保证?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党建工作是支撑
“四线合运”的方式看似简单,但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十分繁琐,一方面是驾驶员,高频率的换线是否可以适应,心理上是否存在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四线合运”是否能满足搭乘这些线路乘客的需求?每条线路的服务质量会不会下降?在党建引领下,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车队支部一方面是做好职工思想动员,号召支部所属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勇于“第一个吃螃蟹”。同时,深入解读采取这种营运生产模式背后的含义和预期的效果,结合对即将实行新驾驶员工资方案的宣贯,让一线职工更好理解。另一方面,党员志愿队伍主动出击,通过走进社区、园区,走访学校,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强化沟通协调,定期收集出行需求,实现了“2定+1准点”,即与企业职工、学校学生及家长约定以定时定站准点候车乘车的方式,解决固定乘客特定时间出行需求,保障线路服务质量。
星辰巴士还将通过全方位考评体系的建立,鲜明树立“奖优罚劣”的导向,深化巩固“新三能”机制改革成果,进一步激发所属车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营运生产组织方式,为市民幸福出行拿出“最优解”。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